南方暴雨来袭 气象人员每日工作24小时无休息(图)

2010年08月31日11: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暴雨 气象保障 气象问题 气象预测 气象预报 遥感观测 中央气象台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人与自然的拉锯战

25年的国家级天气预报业务实践工作让何立富经历了不少的专项天气保证任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气象保障、2009年国庆阅兵气象保障。但,在这之中令他最难忘的还是2007年、2008年两次赴珠峰进行天气预测。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成功登顶“三分靠人、七分靠天”,身为预测组组长,他手中紧握着一支笔,签了字就登顶。而何立富深知,准确的天气预测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荣誉更关乎登山队员的性命。

珠峰之行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寒冷的天气,不在于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反应,在何立富眼中最困难的是没有任何珠峰的天气记录资料。

2007年3月,何立富便带领气象保障队奔赴珠穆朗玛峰,搜集、积累、分析、总结珠峰气象资料。但即便如此,2008年的珠峰天气保障工作还是经历了不小的波折。

2008年3月、4月,珠穆朗玛峰的风异常大,何立富与负责登山队员的前线总指挥实时联系,以确定登顶日期。

2008年4月底,何立富第一次报出,“5月2日到5月5日风速将减小。”

总指挥听到这个消息兴奋不已,“好,那我们抓紧第一时间登顶。”

何立富却说:“但是有雪,不适宜登顶。”

有过登顶经验的总指挥立即反驳:“上次我们登顶也有雪,雪很小,风也很小。”

何立富认为:“这次的降雪将是中到大雪,不利于登顶。相信我,5月5日到10日保证能有更好的时机登顶,等雪停了再说。”

5月2日晚上,总指挥坐在何立富的帐篷里不肯离去,为错失这次好的登顶时机而遗憾。

5月3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就有队员冲进帐篷大声喊:“下雪了,外面下雪了。”一场大雪的到来为何立富的天气预测工作带来了信心,也为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带来了信心。

5月5日何立富第二次报出,“五月五六七3日风大,八九日风力将减小,可登顶。”

总指挥听到消息立即做出指示:“5月8日冲击珠峰峰顶。”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象征“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奥运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当火炬成功喷射出橘红色火焰时,珠峰大本营指挥中心的帐篷里顿时沸腾了。何立富长舒一口气,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专注自己的天空

何立富自1985年到中央气象台工作以来,从一名普通的天气预报员、短期天气预报高级工程师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岁月的流逝是他个人蜕变与经验积累的印证。

25年的每个日日夜夜,何立富都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上班、加班都在台里,吃饭在食堂,家就在旁边的家属大院,如果没有出差任务,他几乎从不走出气象台的大门。

之所以能一直做业务25年,他自己总结说:“这和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何立富对自己的评价是,性情中人,有时锋芒毕露;做事专注、喜欢钻研,是自己最大的特点。

2010年何立富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别荣誉个人……突出的业务成绩让他获得了很多荣誉。

对待荣誉,何立富说:“这些荣誉都是我在工作中取得的,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还属于我背后的团队,而荣誉仅代表过去。未来,我更看重在气象预报科研层面的奖项,希望在科研成绩上有所突破。”

荣誉为他带来的是肯定也是动力,“尽全力做好工作,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专注投入在属于我的天空中。”何立富这样说。(许梦醒)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