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10万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

2010年08月13日13: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贫困 鞍山 十一五 贫困村 贫困农民 开发式扶贫 地膜覆盖 贫困线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本报讯(霍建平 记者徐天宇)“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底,全市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年收入1200元以下的10万贫困人口已经整体脱离贫困线,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

据了解,我市坚持变“输血”为“造血”、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在整村推进的扶贫过程中,充分结合“三线”(鞍羊线、鞍营线、张庄线)开发战略和全市产业化基地建设,2008年和2009年,我市实施了设施农业扶贫小区建设项目20个,充分调动了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岫岩哨子河乡振江村有贫苦人口450多人,占总人口的27%,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2007年振江村种植地膜覆盖花生2680亩,户均7.4亩,覆盖率达到100%,仅此一项,全村增收294.8万元,人均增收1160元。此外,全村种植滑子蘑5万盘,养殖绒山羊880只,人均收入由2006年1150元增加到3250元,增长1.83倍。

市、县两级积极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安排扶贫项目贷款资金,并发动农民自筹资金投入扶贫项目,全市共整合资金1.85亿元,其中争取贷款资金1.2亿元,农民自筹资金6500万元。同时,财政部门对87个重点整村推进扶贫村累计投入6787万元,用于扶持贫困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贫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也是我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十一五”以来,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面向市场实行订单培训,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在引导重点贫困村发展扶贫项目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我市积极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市重点贫困村基本实现了“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两改”(改厕、改圈建沼气)、一增(增加贫困农民收入),部分贫困村已经初步显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型。

为解决偏远山区贫困人口居住环境问题,我市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把移民搬迁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帮助移民户做好建房规划,并帮助农户解决好道路、饮水、用电和通讯线路的配套工程建设,使建房户“住得下留得住、发展有空间、脱贫有项目”。“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实施移民扶贫760户,建移民小区3个,投入移民扶贫补助资金856万元,使贫困户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真正结束了“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的历史。

目前,“大扶贫”格局在我市已经初步形成。除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之外,我市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新帮扶方式,拓展帮扶领域,扩大帮扶规模,提高帮扶水平,逐步建立起社会扶贫的长效机制。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