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图为近日,沈阳火车站拥挤的人群。红 一摄
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时代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不是因为它遭遇的高增长压力,而是它面临的发展失衡危机。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结构和分布失衡……
如果说,30年多前人口过快增长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那么今天,人口素质、结构、分布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现阶段,人口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在哪儿?它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多大影响?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
总人口每年继续惯性净增800万人左右,数量压力依然沉重;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劳动力素质低下,影响人口红利的效用
每逢节假日,火车站摩肩接踵,飞机场人潮涌动,旅游点拥挤不堪……最令出行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太多了”。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拆除人口爆炸的引信,步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创造了人口有效控制的“中国奇迹”。然而,成就背后,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人口数量问题依然突出。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1992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即一对夫妻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下降并维持在更替水平(国际标准是2.1)以下后,人口增速趋缓。但受人口惯性增长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左右。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先后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十二五”期间,预计净增人口约4000万,总人口将达13.9亿;到本世纪30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5亿。人口数量仍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一方面,出生人口素质亟待提升。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7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人口红利的效用未能充分发挥。
20岁的贵州农村女孩赵华高中毕业后,去江苏常州市一家纺织厂打工。因无技术,一年前工厂裁员时被辞退。作为劳动年龄人口的她,本应成为人口红利的增加因素,却因失业而由社会总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中的分母变成分子,成为被劳动人口赡养的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上世纪70年代,我国进入人口红利期,开始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快跑。但长期以来,我们是靠廉价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赚钱,“世界工厂”的光环掩饰不了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尴尬,劳动者技能低下影响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翟振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