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人文社会环境
古今交融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的辉映
历史上的西安曾是国际化大都市,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在西安熠熠生辉,辉煌的文化传承至今,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毋庸置疑。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西安的未来将展现出怎样的形态?
致公党西安市委员会的提案特别关注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认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应依托历史文化积淀及当代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用历史和文化解读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
具体措施为:整合与提升传统历史文化景区,对现有的主要历史文化景区进行重新整合和挖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文优势,力求焕发其文化内涵,彰显西安的历史文化魅力。加快建设主题文化街区和园区,优化现有主题文化街区布局;推进旅游文化项目的优化升级和特色品牌的形成,让“西安特色”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
当古今元素、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西安实现完美的融合后,致公党西安市委员会用这几句话来形容此愿景: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东方人文之都,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的高效便捷之都,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魅力和谐之都。
“新市民” 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力量
非本地人口、由乡镇转移到城市中的人口,将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民革西安市委员会认为,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农民工等外来人口向“新市民”身份的转换,享有与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对我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工作和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后,团市委也向本届政协会提交了关于改善农民工生活的提案,从就业、劳动合同管理、精神文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促进农民工有序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创业一人,带动一拨”的乘法转变;在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内实行简易劳动合同,使之适应于农民工的工作特点;在农民工集聚地探索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新市民”转变的步伐,让他们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是西安人,我文明 深入人心的理念
申亚民委员认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本质是国际化,其实质则是居民素质的国际化。因此,提升西安市民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他建议,根据西安的实际情况,采取自愿原则,对群众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并采取适当的奖励机制,不断引导市民参与其中,达到民众素质提高的目的。
世园会即将到来,这对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将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市政协委员阮平建议,借“世园”宣传之力,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让每一个西安人为自己的城市而骄傲,将“我是西安人,我文明”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市民的心中,使西安真正成为既文明又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
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
节能环保资源回收利用 城市低碳发展
低碳、环保,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保护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城市发展中需要不断关注和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西安作为一座内陆城市,水资源比较紧张,节能环保,尤其是节约水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
民盟西安市委员会建议,以中水的利用来实现减少排污量,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目前,西安市的中水建设已迈出了一定步伐,在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及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周边建设了一部分中水回用管网,但与未来几年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建议规范中水回用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启动和完成西安市城市中水回用的立法。民革西安市委员会也建议,建立科学现代的水资源保护体系、水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体系、节水型社会体系及水资源监控管理体系,倡导节水意识,实施清水行动,完善水源地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条例。
在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民革西安市委员会建议,开展燃煤烟尘专项整治,加快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整治和立法,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工作,加强对餐饮洗浴业的治污管理;推进对垃圾的科学处理工作,逐步实现从简单填埋到再生利用,逐年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记者孙佳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