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建立城市副中心 拉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骨架贾庆华 制图
自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公布,将西安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以来,西安就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进。而随着“十二五”的到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蓝图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西安人面前。在本届政协会上,多个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和团体均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出他们心目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国际化大都市是什么样子?在这一个个建议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未来的西安。
国际化大都市需具备哪些因素?快速发展的经济、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的城市服务,这些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应向人们呈现出来的面貌。总括这些因素,体现在群众的生活里,就是“宜居”。“宜居”是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于群众的根本,可包括四项环境: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
居住和空间环境
复合型城市人口虽多 城市不“病”
庞大的人口数量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如何解决由于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摆脱“城市病”,健康发展,是每个发展中的城市都面临着的一个课题。
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何保障群众的生活水平?民革西安市委认为,拉大城市骨架,实现均衡发展,建设多中心、多区域的复合型城市,让人口分布尽可能达到均衡,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民革西安市委员会建议,发展县域经济,打破城市间、城乡间发展不均衡、资源投入不平等的问题,大力发展临潼、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县域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大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骨架,建立城市副中心,缓解人口过度聚集带来的负面效应。
地下空间开发同一空间的两座城池
地下通道、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西安市民对分布在地下的各种设施并不陌生,而地铁的建设,更是让地下空间的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地面上的空间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革西安市委认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为国际化大都市综合功能的完善提供条件,也是特大型城市防灾抗毁的客观需求和解决西安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问题,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民革西安市委建议,制定出台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相关规定,包括对现有地下空间的更新利用研究、公共设施地下化问题研究、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环境关系的研究等,进一步把西安的地下空间规划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方面共赢。
不难设想,随着地下空间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西安的地下将成为未来市民生活休闲、购物出行的一个重要空间。在同一个空间里,地上、地下,两座城池。
生态与自然环境
绿色满城在“绿肺”中尽情呼吸
绿色,西安在近年的发展中,这一概念被不断强调,即生态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开展的“绿满长安,花映古城”三年大植绿活动,更令西安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民革西安市委员会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建议中,建议不断加大绿化的比例,实现增绿减污、增荫降温、增色美化,集中抓好大水大绿工程二期建设,加大城市近郊生态林带建设力度,带动观光型果园、花园、绿色广场等生态休闲示范园建设,发挥城市的“绿肺”作用。
而对被称为“西安的后花园”的秦岭北麓,建议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建议建立西安市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对秦岭北麓的生态保护和开发活动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有效规范秦岭北麓的旅游、采矿、野生动植物采猎以及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业等,加强对秦岭山区水源地及河流水系的生态保护,实现秦岭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无独有偶,市政协委员沈茂才也专门提交了一份关于打造秦岭北麓绿色屏障的提案。沈茂才委员在提案中说,能够生活在世界著名的秦岭山脉脚下,是西安人的光荣。他从规划、投资、城镇化建设等几方面建议西安反哺秦岭,在改善秦岭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能大幅提升西安的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