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小窗口 折射社会大发展

2010年11月09日10: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管理 发展变化 吴亚玲 物业公司 五里河 住户 大学生志愿者 药大 外语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自11月1日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入户调查。一周的时间里,记者先后采访人口普查员、社区干部,从30年来的人口普查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

从敲门入户到找人靠“守”

“(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工作没要求走家串户去调查、填表,在胡同里摆上一张桌子,派出所民警和普查员拿着户口簿核对,核对完,就算普查完成啦。”11月6日上午,参加过三次人口普查的沈河区大西街道办事处人口普查员沈国忠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片区居民们已经有一些在五爱街做生意了。那次普查虽然要求挨家挨户填表,但是内容比较简单。居民住户基本都是原来平房老邻居,都比较熟悉,敲门入户不难。”

“现在,人们安全防范意识十分强,见到陌生人都不愿意开门。”沈国忠说,在前期的宣传摸底阶段,他们也曾挨家挨户地入户普查,但很多居民见到陌生人就不开门。

老沈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口普查结果是用算盘珠子拨出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口普查结果是录入员敲进电脑里一步步算出来的,而今年的人口普查是用专用扫描仪把登记表上的信息直接“读”进电脑,由专门的软件进行统计、分类后,将结果一次性输出。

2000年以后,沈阳城市建设进入加速期,而在这次普查中,沈阳居民人户分离的情况超过预想,许多沈阳人户口还在,人已不知去向;同时,沈阳接纳了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户口不在这个城市但已成为这个城市一分子的居民。

“入户难了,好多人家都买了新的大房子搬走了。”五里河街道办事处药大社区书记吴亚玲说,这次人口普查有的房子多少天也敲不开门,遇不到主人,有的房子租给外来人口。

普查中,有户人家,她先后去了8次都没找到人。“电话打不通,问邻居也不知道具体信息。”没办法,她就一直盯着这户人家。吴亚玲说,终于,有一天晚上,老人看到这户人家的窗户透出了灯光,得知是普查人口,居民感动地请吴亚玲喝茶、吃水果。

从依靠派出所到依靠物业公司

吴亚玲总结了一套无坚不克的办法:“蹲堵”。她说:“普查人口的最佳时间是在下午6点到晚上10点期间,这时很多人员回到寓所休息。夜里不行,就早起,在家门口等……”但,这次普查,吴亚玲的“蹲堵法”没奏效。有一家住户去了多次未见到人。她只好先后给附近的居民和物业工作人员发送人口普查联系卡。最后,这家暂住在上海的住户打回长途电话,配合人口普查员填了普查表。

五里河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指导科万娜介绍,沈河区共有长住外籍人士1000余人,仅该街道就有814人。“沈阳市越来越国际化,成了外籍人士喜爱的城市。”身为“普查指导员”的万娜,一个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精通外语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外籍人士家中普查人口信息。

“如今,房子的功能从居住品变成投资品。”万娜说,现在不少高档社区,出现了“楼空空”的情况,她说比如在河畔花园等小区,居民家里经常没有常住人口,不少条件优越的居民在不同的地区置业,已不在一个地方长住。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冲击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万娜说:“现在社区工作人员不像以前依靠派出所,现在更多地依赖于物业公司。”她说,“到物业找业主的联系方式更快捷,在车位登记单中了解住户的信息也是个好办法。”

本报记者 李欣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