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老年人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从长远来看,相关应对策略应该走向机制化、体系化,并进一步上升到法律层面
对于老龄社会逼近所带来的种种潜在危机,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应着眼于制度建设以此来化解危机。
杨燕绥认为,在未来,应该致力于建立与人口结构相匹配的养老金分配结构。
“面对老龄化社会步步逼近的情况,西方国家一般提前30年开始做准备。我们也在准备,但是要注意养老金的制度结构是最重要的,这个结构要既能解决当前的消费,保证老年支付,又要能应付未来的老年化,还要有激励性。因此,不可能把养老金的负担都放在政府身上。”杨燕绥说。
杨燕绥指出,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养老金制度结构是“中央统筹国民化”。“由中央统筹支付国民基础养老金,就是能让人吃饭的那部分钱,当有人想放弃这种待遇时,应该给予其奖励证书。但这部分钱的比例不应太高,达到上一年人均消费的50%就可以了。我曾经算过,这部分钱相当于一点五到两个百分点的GDP。这个结构在理论上能够让我们老有所养。”杨燕绥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要靠这个过活,所以在第二个层面,人们应该把自己人生前期的贡献和老年的生活之间获得一个平衡,将多余的钱建立个人账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管理。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建立这样一种制度,制定政策来构建养老金的管理系统和养老金市场,使养老金有一个保值和增值的环境。企业来帮助个人积累,而个人也拿出一部分来投资养老金,共同来使养老金进入市场领域。”杨燕绥说,“这样虽然有风险,但是同时也有相应好的回报。经济好的时候把经济成果向养老金账户转移,经济不好时就使养老金远离市场,总之是优先考虑养老基金,这样二三十年以后,每个人的账户都应该是丰厚的。这叫个人账户的全民化、制度化、市场化。”
对于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陈劲松认为,一个和谐的老龄化社会会让社会关系的各方面都达到和谐,让很多社会问题消弭于无形,从而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而要实现和谐的目标,有三方面的问题必须着重注意:
首先是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陈劲松说,一些地方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老年人病了甚至过世了好几天才被人发现,这都是与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违背的。社会各方应当对广大老年人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给予高度的关注。
其次,提升老年人的权益和地位。“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但这一传统一度有所失落,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现在已经到了重拾的时候,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在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应当发掘老年人这个群体自身的潜力。“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很多老年人其实还有为社会作贡献的愿望和能力,应当充分满足他们的愿望,这也能促进老龄化社会的和谐”。
“维护老龄化社会和谐的相关应对策略应该走向机制化、体系化,并进一步上升到法律的层面。”陈劲松说。
来自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认为,要结合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老龄事业发展和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种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养老、医疗、福利、社区服务等老年保障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完善,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本报记者杜晓本报实习生蒋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