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收缩,社会融资成本回落幅度小于同期PPI降幅扩大幅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罕见低增长。事实表明“稳增长”面临的资金条件偏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欠佳。由于股票投资与债务“借新还旧”对社会融资的“挤占”程度明显上升,企业资金更为紧张,融资约束可能成为投资平稳增长的“绊马索”,进而拖累经济下行。未来货币政策需进一步宽松,择机再次降息、降准,积极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维持低位,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加大债券及股票发行力度,推动社会资金面温和宽松,创造有利于“稳增长”的资金环境。
一、经济增长面临的社会融资条件偏紧
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收缩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反映社会资金“供给面”的总量指标。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6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47万亿元,同比降幅达20.7%。一季度社会融资增量占名义GDP的比例为32.8%,比去年同期低9.4个百分点。存量来看,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9%,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
前4个月,除人民币贷款与股票融资同比多增以外,其他类融资新增规模均低于去年同期,表外融资规模萎缩最为严重,成为社会融资规模收缩的主因。前4个月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方式合计融资比去年同期少1.42万亿元,同比少增部分占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的96.6%。表外融资的显著收缩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去年以来,监管层对理财、同业、委托贷款等银行表外业务以及信托公司等影子银行活动监管不断升级。另一是作为表外融资的主要服务对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行为受到限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个位数”增长使房企融资需求减少。表外融资萎缩有利于降低财政金融风险,但对其带来的社会流动性收缩效应需要警惕和防范。目前来看,银行人民币贷款适时放量与股票融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表外融资的“空缺”,但替代与支持力度不足,造成社会融资增量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较多。
2.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幅度有限
缓解“融资贵”问题是近年来金融调控的一项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去年11月份至今,央行已连续三次降息,两次降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累计下调0.75和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下调1.5个百分点。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利率积极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6月1日隔夜SHIBOR已回落至1.027%,为2010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4 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与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 2.49%和2.37%,分别比上月低 1.20 和1.24个百分点。
虽然货币市场利率显著回落,但实体经济债务融资成本与本轮降息周期启动之前相比,回落幅度仍较为有限。借贷方面,今年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去年三季度低0.41个百分点;4 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比去年10月份低0.53个百分点。官方与民间借贷利率降幅均小于同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0.65个百分点),也小于同期PPI降幅扩大幅度(今年一季度PPI同比降幅较去年四季度扩大1.82个百分点)。借贷利率回落幅度落后于同期PPI回落幅度,造成工业企业实际借贷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发债方面,4月份企业债发行加权平均利率与去年10月份基本持平。今年5月份中期票据与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较去年10月份有所下降,但降幅小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也小于隔夜SHIBOR下行幅度。
3.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乏力
“稳增长”的关键就是“稳投资”。投资增长离不开资金支持,投资增长与投资到位资金增长密切相关。2010-2014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同比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月度累计同比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87,两者高度相关。投资所需的各种货币资金仅有少部分来自投资单位自有资金。2010-2014年,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占全部投资到位资金比例平均为22.2%,这意味着近八成的投资资金需要依靠外部融资。
2014年以来,投资到位资金增速显著下滑,今年1-4月仅同比增长6.5%,低于去年同期6个百分点,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值。其中,贷款资金同比减少2.1%,为有统计数据以来首现负增长。社会融资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低于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内资金(全部到位资金减去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及利用外资后的部分)比重为58%,比去年同期低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