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央企改革

发布时间: 2016-03-14 15:11:28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梁启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央企改革,中国东北,体制机制,结构调整

央企投资,固化了东北的重型产业结构。央企加大投资固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大项目的投资一旦形成,就形成了产业形态,就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投资越多,对央企投资就越来越依赖,结构越来越尾大不掉,低效率的投资早晚会对地方经济带来麻烦和问题。东北地区的央企大都属于重化工业,越是上大项目,当地的产业结构就越加偏于重化工业,形成一种特殊的“路径依赖”。央企一旦出现亏损,不仅拉动地方经济总量下滑,还少了一大块难以填补的税收窟窿,形成一个城市经济的“塌陷”。比如大庆油田每年减产150万吨,相当于东北一个中等城市的GDP,仅此一项就拉低了黑龙江全省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在东北,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既给地方政府积累了高额的政府性债务约,也形成了相当大的产能过剩。本轮东北产能过剩,与这前几年部分领域——钢铁、石化、水泥、造船、玻璃、建材、光伏等——过度投资有直接关系,这其中很多“功劳”是央企的。

央企改革,事关全局

东北地区集中了大庆油田、鞍钢、一汽、吉化等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强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集中了相当规模的优良资产,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培育了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技术素质过硬、乐于奉献、勇于拼搏的产业大军。

中央企业在东北地区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东北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希望所在。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改革和调整改造,做强做大一批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央企业,对于提高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东北振兴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深化央企改革,已经到了不能退、不能拖的时候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和批示中,都强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提出“四个着力”的要求,在“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中,就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要求,东北地区要对不同企业分别制定改革方案,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对于主业处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此外,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现在对东北国企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央企改革,央企改革要加大“三供一业”下放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力度。问题是“三供一业”怎样加快下放,厂办大集体改革怎样加快?央企改革东北三省不能主导,但却要承接企业原有的一些社会职能。长春市专门为一汽成立了汽车产业开发区,专门承接一汽剥离出来的一些社会职能。像居民供电、供暖现在还是由一汽负责,但下一步就要进行完全剥离。这个问题要考虑到地方的承担能力,实际上靠地方是不可能解决的。中央要与地方协调,下大决心,合理分摊改革成本,共同完成这一东北振兴的核心问题。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