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扶贫 给三峡移民一个新家

2013年03月13日14: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移民 三峡移民 校舍 中学 对口支援 坝镇 油气田 母亲河 四有 人饮工程

二、移民娃坐进新校舍

三峡工程完成蓄水后,长江支流被长江水倒灌,淹过了迎仙中学的大门,学校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搬迁。县里决定,将该校“移民”,和丰乐中学合并。

丰乐中学创办于抗日战争前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是,10年前,丰乐中学只有两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11个教学班、40名教职工,本身就需要扩大规模,要容纳迎仙中学,硬件设施,尤其是校舍——成为最困难的瓶颈问题。

中国石油再度慷慨解囊,2008年,捐赠500万元,在丰乐中学修建教学楼,建成45间教室,建筑总面积达6658平方米,可供2800名学生上课。

“中国石油的诚意是显而易见的”,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马亚林说,“中国石油并没有要求冠名校舍。而是将资金按建设规划和工程进度划拨给县财政,经项目建设业主申报后,县财政拨款。中国石油一方面非常关心项目的进展,另一方面,尊重县里的规划,尊重教学的需要,并不指手画脚,让校舍发挥出最佳使用效果。”

2011年4月,现代化的新校舍正式交付使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传出了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为这个移民大县、国家贫困县的乡亲们带去新的希望。

经过重新规划和扩建的丰乐中学展示出勃勃生机,校园面积扩大到4万平方米,教学班扩充到50个,教职工增加到205名,成为“最佳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卫生先进单位”……

厚坝镇小学也在中国石油的帮助下获得新的发展生机,中国石油援助200万元资金帮助建设厚坝镇小学,该学校于2000年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有48个班2100多名学生,多次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三、移民情永驻石油人心底

发生在柳池村、丰乐中学和厚坝镇小学的变化,是中石油援建开县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一个缩影。移民,是这些成绩中的关键词。

“开县是四期移民的主战场,移民,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迁移,也是一个生活细节重组、社会关系重组的过程,对口支援开县,必须在服务移民的需求问题上给出我们的答案,将移民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和突破口。”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副总经理廖仕孟表示,“开县移民急需什么,我们就应该先支援什么。”

抓住移民这个对口支援的牛鼻子,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给出了对口支援开县工作漂亮的成绩单:援助150万元,建成厚坝水厂,解决了厚坝镇政府、厚坝镇小学、卫生院、信用社等单位及附近居民等530多户后靠移民的安全用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援助110万元,完成赵家镇供水站技改工程,2010年开始供水,解决了移民户和园区占地拆迁户吃水问题;援助50万元资金,用于厚坝镇卫生院建设,方便了厚坝镇3万多名群众看病治病……

廖仕孟介绍说,10多年来,中国石油在开县实施了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领域的10多个对口支援项目,惠及了2100余名移民,有效解决了移民的出行难、饮水难、入学难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开县公益事业的发展,受到地方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

斐然业绩背后,是中国石油对库区移民最深切的挂念。

因为这份挂念,西南油气田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对口支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成立了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并专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

因为这份挂念,西南油气田不定期组织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访受援县,检查援建项目质量,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因为这份挂念,西南油气田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确定年度工作计划与安排,落实援建项目与资金,协调处理援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因为这份挂念,对口支援工作形成了“有组织领导、有制度保障、有阶段性计划、有检查督导”的“四有”机制,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路线图上,起点是中国石油对三峡移民热切的关爱,这条路,没有终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