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就像当初80后被妖魔化一样。90后先是被指脑残,后来又被指道德败坏,最后,当他们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这样的“冤案”是不是又要被洗清?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所指责的那极少数人,其生长以及“壮大”的背景也是值得探讨的。比如,在国外,人流是被法律禁止的。而在国内,随意打开一个电视台,你都能看到画面唯美的人流广告,走在街上,也有无数类似广告。甚至还有医院推出“拯救90后”学生特惠套餐。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你暗示:人流很简单,简单得就像喝水一样。由此,一位做人流的女生,至少生理上的阻碍能够消除。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能不能先“退而求其次”,至少做好女大学生在法律上、医学上的自我保护呢?
冷眼旁观
“女大学生人流月”
是社会道德沦丧的表象
邱正伦 西南大学教授
“去年流行一个词———“被”。在被的过程中,对象是处于一种无奈的、不自觉地、莫名其妙的状况。女大学生也是这个“被”的宾语。”
一系列的事件反映出了公众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普遍怀疑和焦虑。可是我们应该发现,在类似的事件当中,个别女大学生的道德滑坡,只是社会道德沦丧的一个表象,一个牺牲品,而且还是牺牲品之一。
90年代以来,社会迅速发展,而我们的社会和个体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此付出了更多的价值标准与信仰。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多收了三五斗之后的道德困境。
去年流行的一个词———“被”。在被的过程中,对象是处于一种无奈的、不自觉地、莫名其妙的状况。女大学生也是这个“被”的宾语。
大学不是道德法庭。它没有权力,也没有必要做相关的用硬性规定。首先,人的内心太复杂,规范是不行的。你甚至可以规定学生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与异性说话必须用哪种方式,哪种口气,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规定多了,时间长了,反而会出问题。其次,从法律上讲,只要没有金钱交易就不违法。
拿什么来拯救女大学生形象被社会误读?我没有药方。我们能做的,只有善意的规劝和提醒。请注意,善意。如果不是善意,更容易适得其反。
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都必须从物质的单行道走出来。否则这样的事情还会层出不穷,直到我们习以为常。到时候,恐怕就不只是8月被称作“学生人流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