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行动展开
及时为动植物补充水源,加强监测和保护工作
拯救行动早已展开。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子世泽介绍说,早在今年3月,云南省林业厅就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加强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动植物以及极小种群物种的监测、巡护。
云南省林业厅还组织中国科学院、西南林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召开座谈会,分析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干旱灾害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各自然保护区也采取了行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人工方法每3至5天对45个野生动物固定饮水点补水;成立11个巡护小组进山巡护,防止和打击因野生动物聚群饮水而被采集和猎杀案件的发生。
纳帕海保护区管理所拨出专款,用于防止保护区湿地水位继续下降,同时与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做好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目前,云南林业部门投入的抗旱救灾资金已达6.3亿多元。干旱灾害对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影响的调研评估也已经展开。林业部门加强了对重点保护物种的监测、巡护,防止重点保护物种因灾死亡。
专家建议
加强气候对野生生物影响的长期监测
近年来,我国雪灾、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杨晓君认为,从长远看,这些气候变化现象必然对我国野生生物产生影响。
杨晓君介绍,我国一直缺少野生动物长期监测数据,现有生态监测体系也多为对生态环境和森林植被等的监测,野生动物监测多被边缘化。
鉴于干旱影响可能有滞后效应,他建议建立包括动植物学在内的多学科长期监测站点,或在现有的监测站点中开展野生动物长期监测,将野生动物监测纳入国家监测体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长期的监测数据。
据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野生动物分布区整体北移,物候期提前,但不同种类动物的响应并不相同,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携带大量病菌的昆虫的栖息地扩张,或由境外进入我国。
杨晓君建议,应加强对气候变化在不同层面上对野生动植物影响机制的研究,提早调整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