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现代农业”定为首要任务。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优先方向并不明确,不少人在问:如今提出的“现代农业”与历史上多次提过的“农业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中国离现代农业目标还有多远?
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说,农业现代化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努力的目标。1954年国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10年后又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并称为“四个现代化”。但由于政治、经济等复杂原因,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改革初期,国家再次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上日程,但目标和要求更加务实。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十六大以来,以4个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优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共识。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重要转机。2006年,粮食生产2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达到7.4%,2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
但“三农”问题依然严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30日表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和技术进步缓慢是中国农业发展中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显然,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离“现代化”只差8年,真这么简单?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最近预计,中国可能在2015年实现第一次现代化。据了解,第一次现代化主要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第二次现代化主要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转变。不少人据此认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大约还有8年时间,果真这么简单吗?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叶兴庆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相当粗放。据调查,目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0%,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化肥、农药、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曾业松教授等人的考察,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特征是经营企业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效益最大化。农产品加工率超过90%,加工环节的劳动力远远超过农业生产环节的劳动力。
从产业层次看,发达国家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两次重大转换,先由谷类产品主导转向动物性产品主导,再转向生活质量类产品主导,两次转换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其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0%。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没有走出旺季“卖难”的传统农业怪圈,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还有很远。
陈锡文表示,2007年一号文件表明了中央的新农村政策导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只有转变增长方式,中国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