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0-01-22 10:53:4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田倩飞 张志强 任晓亚 张雪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基础研究,科技强国,投入强度,科研产出,创新政策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曾主管美国战时科学研究发展局的主任万尼瓦尔 · 布什(Vannevar Bush)1945 年在《科学:无止境的前沿》(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报告中指出,基础研究是在没有考虑实际目的情况下开展的,产生的结果是关于自然及其规律的一般知识和理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基础研究定义为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获得关于自然现象和观察事实背后的新知识,但事先并没有计划好的任何特定的应用和使用目的。在人类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上,基础研究的每次重大突破,都对科技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 3 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重大技术革命)无一例外都源于基础研究的革命性突破(2 次科学革命)所提供的知识理论。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基础科学研究强国无一例外都是科技强国;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强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近 500 年来,人类在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经历的 2 次科学革命,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颠覆性、加速度的重大影响。2 次科学革命的取得,是无数科学先辈接续奋斗、人类长期进行科学研究日积月累所积累的结果,而在科学进步的一些关键节点上少数科学精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科学发现和突破都来之不易,这反映出基础科学突破的长期性积累效应和极端艰难特点。因此,基础科学研究绝不是可以急功近利、短期突击或者组织人海战术的特殊智力工作,需要科学精英分子的长期持续的不懈努力。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历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自 2009 年以来,我国国际科技论文(SCI 收录)的年度产出数量一直位列世界第二位。虽然论文产出与被引次数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更新人类知识体系的重大基础研究领域,却没有取得多少重大科学发现性成果,对现代人类知识体系没有多少亮眼的贡献。很多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背后凸显的是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科学顶尖人才与团队匮乏、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等存在于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明显短板。加强基础研究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是促使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科技强国不是一天建成的,必然是长期重视基础研究的科技政策导向、长期稳定的基础研究投入、长期基础研究的知识产出积累的结果。但相关严谨和深入的分析研究还比较缺乏。美、英、德、法、日等科技强国因其不同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背景等,对基础研究的认识、政策、管理和投入等不尽一致、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或相似点。本文以美、英、德、法、日五大科技强国为分析对象,以“投入-产出-政策”为分析框架,试图以较长的时间尺度开展分析,从科研投入强度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强度的长时序统计分析,到科研论文产出、科技领域国际权威奖项和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情况等产出统计分析,再到对其科技创新与基础研究的认识与科技政策演变等进行比较研究,最后为我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出启示建议。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