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造血 中国科学院创新科技扶贫模式

发布时间:2019-12-24 11:55: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韩永滨 王竑晟 段瑞 郑甬龙 孙命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 科技扶贫,脱贫攻坚,扶贫成效,精准脱贫

扎实推进,“科技+人才”助力扶贫脱贫

中科院充分发挥综合科技优势,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点,通过部署科技扶贫项目支撑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并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2019 年 5 月21日,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 2018 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通报中,中科院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次为第一等次“好”。

科技助力扶贫,脱贫成效显著

2018 年,中科院参与扶贫的相关单位和奋战在扶贫攻坚最前线的各级干部和科技骨干付出了极大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调动院内外资源,积极落实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贵州水城县贫困发生率由 2017 年的 15.95% 降低到 7.8%,贫困人口脱贫 79 450 人,其中中科院直接帮扶脱贫人数 633 人;广西环江县贫困发生率由 13.16% 降低到 6.6%,贫困人口脱贫 22 675 人,其中中科院直接帮扶脱贫人数 632 人;内蒙古库伦旗贫困发生率由 4.75% 降低到 2.75%,贫困人口脱贫 3 053 人,其中中科院直接帮扶脱贫人数 284 人;贵州六枝特区贫困发生率由 6.01% 降低到 1.83%,贫困人口脱贫 27 165 人,其中中科院直接帮扶脱贫人数 629 人。贵州六枝特区已于 2019 年 4 月正式脱贫摘帽,其余 3 个县计划于 2019 年脱贫摘帽。

2016 年以来,中科院还连续 4 年主持完成中央交付的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担任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带领 1 700 余人的专家学者团队,系统研制了评估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创新实地调查“六个一”工作方式;开发评估调查成套技术和“精评通”设备,建成了国家精准扶贫评估与决策系统。评估团队应用新技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0%、降低成本 40%,保障了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与科学性,连续 4 年圆满完成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及全国首批贫困县退出评估重大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及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