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发布时间:2019-07-22 11:41:3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孟宏虎 高晓阳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一带一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政策,合作

中国科学院海外生物多样性科教基地

目前,中国科学院已经在海外成立多个科教基地,其中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东南亚中心”)、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亚中心”)、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非中心”)等研究机构。这些海外科教基地的成立,将联合相关国家开展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东南亚、中亚以及非洲地区。

东南亚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于 2016 年 10 月在缅甸内比都成立,后期在老挝万象成立分中心。该中心通过联合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缅甸林业司、缅甸林业研究所、泰国国家科学基金委、老挝传统药物研究中心、柬埔寨环保部等东南亚国家国立研究机构,整合中国科学院在东南亚的优势科研力量,以缅甸为中心、辐射东南亚重要国家,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合作研究。

中亚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亚资源、生态、环境和信息化重大需求,开展我国与中亚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对地观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互惠合作研究;目前中亚中心已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塔吉克斯坦科学院相关院所合作共建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3个分中心。

中—非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将强化其在非洲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着力将自身打造成为立足肯尼亚、辐射非洲大陆的中非双方全方位合作大本营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

同时,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南美洲秘鲁成立“中国—秘鲁分子系统与进化联合实验室”,该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秘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研,共同开展人员培训与交流、植物学研究、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  1  2  3  4  5  6  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