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探索构建西部特色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

发布时间:2019-01-30 18:19: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宋琦 林琳 盛夏 周建中 李宗省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属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对策与建议

非科研性事务占据青年科技人才较多科研时间

对西部青年科技人才每周科研时间所占工作时间(含加班时间)进行统计的比例显示,48% 的人员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科研工作,35% 的人员表示用于科研的时间不足一半,仅有 13% 人员的科研工作时间占到了所有时间的 80% 以上。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加班时间统计显示,13% 的人员加班时间在 20 小时/周以上,70% 的人员在 10—20 小时/周之间,13% 的人员在 10 小时/周以下,只有 4% 的人员不加班。造成青年人员科研工作时间被挤占和加班的主要原因是:非科研时间大大挤占科研时间,比如财务报账、课题检查方面的材料准备等,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协助课题组长处理课题组的财务等问题。

海外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培养中的失衡显著

在海外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进而导致本土青年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受挫。调查显示,有 62% 的青年科研人员感到来自本单位海外引进科研人员的各方面压力,只有 7% 的感到没压力。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并不是本土科研人员感受到竞争压力,而是一些政策造成的不公:由于西部地区优质人才资源缺乏,以及引进人才难度大,导致部分单位过于重视或依赖海外引进人才而忽视或歧视本土培养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在人才政策上人为制造严重的不公平,在职称晋升、课题申报、个人荣誉、工资待遇、发展机会、绩效激励制度方面向海外引进人员进行无考核的倾斜。但是针对本土青年人才则要求更为严格,如国内副研究员晋升研究员时限更长(5 年及以上);主持项目要求更高(如部分单位需要有 2 个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难度较大,周期较长,然而部分海外引进人员并无显著成果产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本土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使得本土人才存在不稳定因素,导致本土人才外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