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探索构建西部特色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

发布时间:2019-01-30 18:19: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宋琦 林琳 盛夏 周建中 李宗省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属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对策与建议

西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问题分析

现有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争取重大项目总体竞争力不足

调研显示,中科院西部研究所 75% 的青年科技人才认为目前自己申请到的项目经费难以持续支撑自己的研究工作,只有 10% 的人员认为现阶段自己主持的经费可以支撑自己想做的研究工作。据统计,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人均仅有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比例也较低。就中科院自主部署的各类项目而言,西部青年科技人才主要是“西部之光”项目,其他类别项目参与度很低。整体上,由于地域条件限制,加上大部分西部研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比较独特(例如,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是我国专门从事冰川学、冻土学及沙漠化等特色学科的研究机构,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是专门开展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研究的机构),这些特色研究机构中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的项目经费一般相对较少,争取经费的压力和难度均较大。

现有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不利于释放青年人才创新活力

调查发现,所调查的 16 个中科院院属西部研究所中,52% 的青年人员对目前单位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太满意,对职称晋升机制不满意的青年人员比例占到 44%。对研究成果考核和职称晋升评价指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2 点。

考评机制过于单一。目前对于研究成果考核和职称晋升主要侧重于申请课题经费和发表 SCI 论文的数量;并且考核中尚未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以及研究方向之间的差异性,存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一刀切”的现象;考评机制与东部地区同质化,尚未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研究特色;部分单位存在职称晋升标准不统一、政策不稳定、不连续问题;激励制度不健全、激励方法和手段单一;过分注重答辩投票结果,而忽视研究成果本身的科学性、创新性;部分单位人才队伍的数量、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极大地压缩了青年人才的成长空间。

PI 制度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限制。调查证实有 48% 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 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大,只有 9% 的认为该制度的积极性较大。不容否认,PI 制度在提高科研效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青年科技人才的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使得青年科技人才难以独立主持项目、缺乏独立的思想,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创新效能的发挥和提升。此外,PI 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科研人员在岗位聘用、工资发放、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权益,或多或少引起了青年人才成长的困惑和科研队伍的不稳定。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