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水安全 探索科技创新合作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7:3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杨敏 王东升 魏源送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水安全,合作,一带一路,环境,科技

原标题:“一带一路”上的水安全——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探索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安全、卫生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能力弱,水污染形势严峻,饮用水安全保障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在水与环境领域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设备生产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具备了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授经验、提供技术的能力。为此,专门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于 2013 年 3月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生态环境中心”)成立。5 年来,CEWE 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面向水与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一国一策”推进科技合作,探索了“人才培养-科教援助-企业跟进”三位一体的科技援外合作新模式,设立了“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中国-柬埔寨水与环境联合实验室”“中国-伊朗水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形成了以“解决带路沿线国家重大民生问题、造福当地民众”为目标,以“政产学研合作”为手段协同推进对外科技合作的新局面,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为科技合作创造条件

生态环境中心早在 2010 年和 2012 年就探索性地举办了两次“发展中国家水与卫生培训班”。2013 年 CEWE 正式成立后,形成了以共性需求为目标的“水与卫生培训班”、以满足重大特殊需求为目标的专题培训班、以高端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广大学员、留学生已在双边合作中发挥了关键的桥梁作用。

自 2013 年开始 CEWE 每年举办“水与卫生培训班”,分短期(2 周)和长期(3 个月)两种形式。学员为来自各国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水务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录取与申报比约为 1 : 5—1 : 10。讲师包括科研院所和行业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技术考察、专题研讨、企业交流、科研实习等形式。培训班建立了学员国情报告及跟踪机制。5年来共计 42 个发展中国家的 149 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为 CEWE 开展与斯里兰卡、柬埔寨、伊朗等国的科技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例如,目前进展顺利的中斯合作就是 2012 年学员 Weragoda 博士牵线搭桥促成,他已被斯城市规划与供水部任命为中斯合作斯方总协调人。

面向重大特殊需求举办专题培训班。针对斯里兰卡解决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问题的重大需求,CEWE分别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了“肾脏病专业医护技人员培训班”和“CKDu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共培养了 30 名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官员,受到斯卫生部和驻华大使馆的高度称赞。CEWE 与柬埔寨水协合作在金边举办饮用水技术培训班,培养了 30 余名水厂管理和技术人员。针对伊朗开展二噁英管理的需求,为伊朗环保部 3 名学员进行了二噁英检测技术培训。

针对各国培养水与环境领域高端人才的需求,CEWE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博士后及进修人员,5 年来共接收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30 余名高级研究人员,目前已经陆续有人学成归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