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在山东菏泽的成效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28 11:20:1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沈世华 彭献军 段瑞 熊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精准扶贫,构树扶贫工程,构饲牛

杂交构树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体系建设

杂交构树产业化推广十几年来,在全国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广泛试验示范,创建了“以树代粮”“林-料-畜”一体化生态农业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在育苗、种植、采收、加工和养殖等多个环节重点推行“五化”生产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杂交构树经济林用作饲料养殖,实施“三品”建设,即选对品种、坚持品质和打造品牌。

种源良种化。植物所培育的杂交构树“科构101”叶面光滑、几乎无毛,木质素含量低、耐刈割、可全株轮伐利用、产量高。而野生构树品质差,只能采收树叶作为饲料,并且产量低、无法使用机械化采收加工,不能满足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求。假冒、劣质品系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极易伤害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在构树产业推广过程中优良品种非常重要。

种苗繁育工厂化。由于构树木质素含量低、木质素单体比例与杨树、柳树等其他林木差异较大,传统的林木扦插技术并不适合杂交构树的繁育。此外,扦插苗还具有繁育受季节限制、容易传播病虫害的缺点。虽然扦插苗的单株价格低,但是死亡率高,每亩平均种植成本比组培苗还要高,在前期的产业推广中使得不少政府和群众遭受损失。

因此,种苗繁育采用植物细胞脱毒、组织培养大量快速繁殖技术,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无纺布容器组培苗,包括继代扩繁、诱导生根、温棚炼苗 3 个主要步骤。前 2 步在无菌组培车间进行,周期在 50 天左右;温室炼苗驯化以适应外界环境,周期约 40 天。组培苗是细胞无性系克隆培养的完整植株,根多苗壮、无病虫害,种苗遗传性状和农艺性状稳定,可以充分发挥杂交构树的优良特性。

种植标准化。杂交构树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耐瘠薄、耐盐碱性、抗污染和病虫害等特点。可在盐碱含量 0.6% 以下、极端低温 −20℃ 以内、年均降水量 300 毫米以上、无霜期 180 天以上的区域种植。因此,杂交构树组培苗在我国大部分适生地区春、夏、秋 3 季均可种植。在平原、沟坝平缓地区可以采用宽窄行、大株距种植,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和通风,确保产量、品质以及采收使用寿命,每亩种植400—600株;在立地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地,每亩种植 500—700 株,确保单位面积里有效萌生植株的群体密度。生态绿化林种植密度根据需求而定,甄别个别育苗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不顾实际情况,极力宣传多种、密植的商业行为。

采收机械化。杂交构树饲料林可以 1 年种植、连续收割 15 年以上,实现了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当杂交构树生长到 1 米左右时,离地面 10—20 厘米以上部分可连杆带叶全株采收,粉碎后加工打包青贮发酵饲料,自然发酵,无须添加菌剂,也可以加工成干粉和颗粒饲料。在平原川坝可使用大型青储收割机;缓坡丘陵、山区台地可以使用中小型青储收割机;山区可以采用手持式、背负式小型农机具采收后粉碎打包青贮。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添加发酵菌剂,加速发酵过程,提高猪和禽类对青贮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养殖科学化。杂交构树“科构 101”作为粗蛋白和功能性饲料原料,能有效缓解畜牧业饲料原料总量不足、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三大瓶颈问题。饲喂实验表明,杂交构树饲料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饲喂奶牛乳腺炎明显下降,能提质增效、降低养殖成本、肉蛋奶的品质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因地制宜,确定好养殖拳头品种,瞄准大宗畜类特别是猪牛羊的养殖,用杂交构树青贮发酵饲料,通过饲草体系、种畜体系、疫情体系和加工流通体系,打造安全健康精品和特色优质商业品牌。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