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在山东菏泽的成效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28 11:20:1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沈世华 彭献军 段瑞 熊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精准扶贫,构树扶贫工程,构饲牛

 原标题:科技引领创新产业助扶贫——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在山东菏泽的成效与启示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科技创新的价值既体现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文化繁荣和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 2020 年全部脱贫的目标。科技扶贫始终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推动决胜脱贫攻坚的新动力。科技扶贫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强力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扶贫的关键所在,通过科技扶贫实现“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创业创新技能,促进脱贫增收,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肉蛋奶的消费量成倍增长,呈现从“吃饱”到“吃好”转变。虽然我国是世界畜牧品生产大国,但饲料原料奇缺,大量依赖进口,特别是大豆,已经成为中美贸易战的筹码。饲料成本的增加,对我国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近 10 年来,我国饲料原料和牛羊肉、液态奶和奶粉进口数量逐年攀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定意义上就是保障我国足量、优质饲料的供给需求。如何破解蛋白来源紧缺瓶颈难题,是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健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沈世华团队在收集评价我国原生本土树种构树野生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种间杂交和航天搭载培育出国内外首个高蛋白质木本饲料新品种——杂交构树“科构 101”,并提出“以树代粮、种养循环”设想,建立了“林-料-畜”一体化生态农牧业技术体系,已在全国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试验示范,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受益;一次种植,多年收割”,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对饲料的需求,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我国边际土地、次耕地和闲置耕地等大量种植杂交构树,既能获得粗蛋白饲料原料,解决农牧争地的矛盾,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又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统一的利国利民工程。

2014 年 12 月,杂交构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入“国家精准扶贫十项工程”。2015 年,在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下,依托植物所的技术指导,3 年来,在全国 1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70 多个贫困县试点种植 40 多万亩杂交构树,惠及贫困人口 10 余万人,显现快速脱贫致富效果。2017 年 2 月 21 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39 次集体学习会上,杂交构树产业扶贫案例作为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会议学习材料之一,并在同年 3 月第 9 期中办通报印发,引起有关部门和政府的重视,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做出新的发展规划,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种植阶段迈进。杂交构树扶贫产业将成为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典范。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