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在山东菏泽的成效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28 11:20:1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沈世华 彭献军 段瑞 熊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精准扶贫,构树扶贫工程,构饲牛

杂交构树种质创新及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

杂交构树种质创新与培育

“以树代粮”新思路。针对我国蛋白饲料原料缺口大,严重依赖进口,同时我国苜蓿的适种区域有限,不能全国推广的国情,沈世华提出了“以树代粮(饲料粮)”的创新思路,充分利用多年生木本构树适应性广,在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种植的优势;并且与传统草本农作物或经济作物不同,构树可以大大减少每年耕种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

立足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进口的现状和畜牧业发展形势,针对“人畜争粮”、饲料紧缺矛盾和食品安全的巨大需求,为解决我国饲草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满足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纸类消费国及生态治理等需求,20 年前沈世华团队就将构树作为战略植物资源,提出“以树代粮、种养循环”设想,开展了杂交构树的选育工作。

虽然构树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植物,但是由于历史上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驯化和品种培育,野生构树存在木质素含量高、叶片无法实现机械化采收等诸多缺陷,因此制约了构树在饲料原料等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沈世华团队跨越我国大部分地区,遍及中温带、北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多个气候类型,系统采集我国构树野生资源,并进行种质性状遗传评价,挖掘出生物产量、耐抗性、木质纤维、粗蛋白含量等方面优质育种基因资源。

运用新技术集成选育优良品种。杂交构树的培育过程中,既采用了木本植物种间杂交的传统育种技术,也运用了航天搭载和分子标记等现代育种新技术,进行加快优良性状的集成选育,最终获得了高蛋白木本饲用杂交构树新品种。

应用远源杂交优势理论,以大构树为父本,小构树为母本,通过种间杂交育种,以及分子标记生物技术得到杂种一代,结合神舟飞船等航天搭载太空选育方法,培育出国内外唯一一个木本功能性、高蛋白杂交构树新品种“科构 101”。该品种为小乔木,树高可达10米;树冠宽阔,分枝旺盛;叶大厚实,光滑无毛;嫩枝和叶有白色树汁;根系发达,侧根多,主要分布在地表浅层,不破坏耕地土壤;雌性母株,败育无种子,萌蘖繁衍,不会无序蔓延和生物入侵。杂交构树具有速生、丰产、优质、多抗、耐砍伐、耐病虫害等特点,在饲料、造纸、生态绿化、食用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是构树木本植物育种中的重大突破,是本土原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转基因品种。

在农艺性状上取得新突破。杂交构树在保持野生构树优良特性的同时,还获得了更优异的农艺性状。①杂交构树叶片利用率高,可实现高效机械化采收。杂交构树比野生构树木质素降低 2% 以上,全株木质素为 16% 左右,中性洗涤纤维 35% 左右,实现了从只能用叶片到全株连杆带叶使用、只能人工摘叶到机械化采收的飞跃。②杂交构树营养丰富均衡,是理想的饲料来源。杂交构树比野生构树蛋白质提高 5% 以上,全株粗蛋白含量可达 20%,可与饲草之王——紫花苜蓿媲美,可以“以树代粮”作为功能性蛋白质饲料原料。杂交构树的氨基酸、矿质养分含量丰富且均衡,易于消化吸收,同时还富含类黄酮、生物碱、果胶、生理活性物质,不仅是较为理想的饲料来源,还能提高家畜的免疫能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甚至不用。③杂交构树耐采伐,寿命长。一次栽种,多年受益;每年能收割 3—5 茬,像割韭菜一样,可连续收割 15—20 年;并且不会翻动土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土流失。④杂交构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可在我国温带及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有灌溉条件的河西走廊和南疆地区,以及西藏海拔 3 500 米的河谷平川种植,是荒山荒坡、石漠化、沙漠化、盐碱地生态绿化的好树种。在生长过程不打农药,从源头杜绝了农药污染和原料农残问题。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