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豪:“科学的春天”40 年科普事业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5-10 18:46:10  |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  作者:徐延豪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科普事业,青少年科技,科教兴国

1978 年 3月18日,党中央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等重要论断,吹响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全国科学大会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也带来了“科普的春天”。40 年来,科普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当前,党的十九大已经开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抵达光辉彼岸。

100 多年前,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深刻激发和影响了中华儿女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科普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新中国成立后,科普事业在党的有力领导下开创了新的天地。1950 年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袁翰青、高士其等发起成立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梁希当选为全国科普主席。1958 年,中国科协由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成立,自此一直承担着我国科普事业的重任。经历了“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等历史阶段,我国科普事业长期处于变化、调整甚至被破坏的过程中,1978 年“科学的春天”给科普事业带来了春风。今年是“科学的春天”40 年,中国科协也将迎来甲子之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创新、发展科普事业需要回顾过去、放眼未来,重整行装再出发,书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科学的春天”带来“科普的春天”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协被解散,各级科协也被取消,整个科普工作陷于“人散、网破、线断”的局面。1978 年 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开幕,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周培源以中国科协代主席的身份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就科协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其中第三点为“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作出贡献”,第四点讲到要“推动广大青少年向科学进军”。同年 4 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全国科协当前工作和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中国科协正式恢复工作。在随后召开的中国科协二大、三大上,党中央都对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要求,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生。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重振旗鼓

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关怀下,中国科协恢复了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1979 年 10 月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邓颖超同志担任了组委会名誉主任,邓小平、叶剑英、宋庆龄分别为展览题词,共展出 3 000 件优秀科技作品,接待观众 28 万人次。1982 年开始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年均 100 万青少年参加。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茅以升、王大珩等 83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科技馆的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78 年 11月,邓小平同志批准建设中国科技馆。1984 年 11月21日,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姚依林同志为开工奠基典礼剪彩,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科技馆奠基题词,写下“中国科学技术馆奠基”9 个大字,特意将“奠基”两个字写得大了一号,体现了把建设中国科技馆作为推动全国科技教育工作长远发展奠基之举的深意。在最初的岁月里,中国科技馆“边建馆、边活动”,走过了艰辛、拼搏、充满自信的建馆历程。1988 年 9 月22日,经过 4 年多建设的中国科技馆举行开馆典礼,成为全国首家采用现代科学中心理念的新型社会科普教育阵地,芮杏文、方毅、宋健、钱学森等中央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了开馆仪式。

把科学技术送到八亿农民手中

按照中央把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科协于 1981 年起通过农村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推动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帮助农民增产致富。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四川、广东、广西、安徽、山西、河南等 20 多个省份率先开展了“农业技术承包”。到中国科协召开四大时,全国已有覆盖 140 多个行业的各类农技协 10.3 万个,会员 300 万人。1985—1991 年,中国科协创办的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毕业学员 41.5 万人次,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办到家里的致富学校”。

“讲理想、比贡献”带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收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号召,中国科协利用厂矿科协力量,在全国发起“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自1987 年中国科协、国家经委联合启动活动,至 1991 年的 3 年多时间里,全国累计 1 万多个企业、486 万名科技人员参加活动,创造经济效益 356 亿元。

科普创作复苏并重新活跃起来

1978 年 5—6 月,中国科协在上海召开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于光远、华罗庚、高士其等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编辑、记者 285 人参加会议,从思想、理论和组织等方面为中国科普创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高士其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普作家的积极推动下,1979 年 8月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后更名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科普创作出现了“星火燎原”之势,各级科协、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创作,浙江、陕西、甘肃等省举办的《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展览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据粗略统计,1979—1988 年,全国大约出版了 2 万种科普图书。

全国各学会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 1990 年,在 157 个全国学会中,有 100 多个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有的还设立专职科普部。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举办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讲座,培训职工近千万人。中国电子学会等举办的“电子技术进修班”“家用电器维修人员培训班”,截至 1988 年累计培训学员 42 万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技报研究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也都在繁荣科普事业上发挥了显著作用。

1  2  3  4  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