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在札达盆地发现的猫科动物化石进行的形态学研究,结合现生大型猫科动物即豹亚科的 DNA 基因数据,用全证据系统发育学的分析方法,证明其代表了一个与现生的雪豹互为姊妹群的豹属新种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布氏豹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古老的豹类,它在札达盆地地层中分布的古地磁年龄范围在 5.95—4.10 Ma之间,这一时段也代表了猫科动物的豹类在全世界的最早出现时间,表明豹类动物在晚中新世到上新世就已经存在于中亚。之前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提出的豹类支系种类在上新世晚期的最早分化时间被否定,此项研究的结果证明在现生猫科动物最早分化的中新世时期豹类已经产生。因此,豹类应该起源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古地理学的分析结果指示这一支系的多元演化与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的隆升及其环境效应必然存在密切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拥有在北极和南极之外地球上最大面积的冻土和冰川,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但享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同时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的哺乳动物与南北极动物同样拥有适应低温的厚重皮毛,而且其中的食肉类动物也较其他地区具有更强的猎食性。来自札达盆地上新世(距今5—3 Ma)沉积中的犬科化石被命名为一个新种——邱氏狐(Vulpes qiuzhudingi),其下裂齿与现生北极狐同样有发达的切割功能,且与其他杂食性更高的现生狐狸种类不同。邱氏狐的体型甚至比北极狐还大,根据贝格曼法则,这是一个减少热量流失的生存策略,由此说明邱氏狐更加适应于寒冷气候。邱氏狐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化石群所包含的邱氏狐是北极狐的早期类型,而其现生代表生活的北极圈距喜马拉雅的距离超过 2 000 km。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深入认识了上新世青藏高原的冰期动物面貌,还揭示了它们与现代北极动物群的亲缘关系,证明青藏高原的隆升一方面对全球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高原上的古老动物群也是现代动物多样性和地理区系分布的基础。
现代的盘羊(Ovis)广泛分布于高加索、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东西伯利亚,以及北美的落基山等一系列山地范围内。在欧亚大陆,盘羊化石只是在华北、东西伯利亚和西欧的几个更新世地点发现了少量牙齿材料,而之前在青藏高原没有记录。在西藏札达盆地发现的新属种喜马拉雅原羊(Protovis himalayensis)不仅将羊类的化石记录扩展到青藏高原的上新世,并且显示青藏高原(可能还包括天山—阿尔泰山)代表了盘羊的祖先生活地区,这一基干类群是所有盘羊现生种的最近共同祖先,并与冰期动物“走出西藏”的起源理论一致。原羊小于现生的亚洲盘羊,但与盘羊一样具有向后外侧弯曲的角心和部分发育的额窦,以及一些趋向于盘羊的过渡性状。原羊化石地点距一个由变质岩基底形成的古岛不远,在面临食肉动物捕猎者威胁时,这些悬崖峭壁可以为原羊提供保护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