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远坤作介绍 中国网 孙宇/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远坤、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十二五"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底的493万人
发布会上,刘远坤表示,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共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生态优势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加以培植,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通过绿色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十二五”期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位,年均增长12.5%;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4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
他介绍,在扶贫开发方面重点做了四项工作:第一,着力构建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第二,坚决打好“六大脱贫攻坚战”;第三,积极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第四,切实打造“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接下来,围绕实现今年减少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8个贫困县和120个贫困乡镇摘帽、2000个贫困村退出的目标,下步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精准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培训。三是进一步抓好职业教育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农村电商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实。四是进一步深化扶贫改革。五是进一步加强各级扶贫机构力量,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层层压实扶贫责任。
贵州省在生态保护扶贫开发方面面临四个矛盾
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表示,在生态保护扶贫开发方面主要有四个矛盾和问题: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与调减贵州省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的矛盾。林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林业先行,在贵州来说,有林就有土,有林就有水,有林就有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侯,有林就会有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环境,所以林业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所以老百姓就自己毁林开荒,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贵州的耕地面积是6800多万亩,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非常高,远远超过了周围很多自然条件更好的省市的比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要务是发展林业、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中遇到最重要的困难就是实施退耕还林的耕地指标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国务院请求核减2450万亩的耕地面积,用于实施退耕还林,再相应核减基本农田的指标。在今年全国退耕还林的1315万亩中,给了贵州473万亩,需要我们解决耕地指标的问题。
第二,脱贫攻坚当中,易地扶贫搬迁存在规模、路径和投资方面的矛盾。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1000万人中,贵州有130万。易地扶贫搬迁不只是脱贫,还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既推进城镇化,又解决脱贫,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好处多多了。但全省各地反映要求搬迁的规模远远超过130万,这是一个矛盾。二是路径,比如农村搬农村、农村搬城市、农村搬园区、分散搬都很多,但是我们通过2002年以来10几年的搬迁,农村搬农村,农民搬来还是做农民这条路,暂时脱贫是可以的,但是真正解决发展问题,不是一个长久之道,应该是把这些贫困人口大量搬到城镇,但还存在政策、待遇、身份、公共服务等问题。三是投资,以往搬迁一个老百姓大概补助6000块钱,现在搬迁的1000万人政策补助高太多。但是地方希望搬迁的规模超过国家补助的范围,在投资方面也就存在问题,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
第三,发展与占用林地的问题。无论是城市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还是基础设施项目,都涉及到使用林地。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政策,实行森林保护的“六个严禁”,强化生态红线保护的问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四,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矛盾问题。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明确提出,“多彩贵州谢绝污染项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发展与污染治理是一对矛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对污染环境行为“零容忍”,坚决保护好多彩贵州的良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