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远坤作介绍 中国网 孙宇/摄
中国网7月7日讯 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远坤、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有记者就“到扶贫讲是开发,我们也知道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是它的生态环境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脆弱。在扶贫开发方面任务挺重的,我想问一下刘省长,我们在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方面遇到什么难题以及政府怎么解决的?”进行提问。
对此,刘远坤表示,在实际的发展和执行过程中我们的确遇到了许多矛盾和困难,主要有四个矛盾和问题: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与调减贵州省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的矛盾。林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林业先行,在贵州来说,有林就有土,有林就有水,有林就有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侯,有林就会有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环境,所以林业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所以老百姓就自己毁林开荒,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贵州的耕地面积是6800多万亩,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非常高,远远超过了周围很多自然条件更好的省市的比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要务是发展林业、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中遇到最重要的困难就是实施退耕还林的耕地指标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国务院请求核减2450万亩的耕地面积,用于实施退耕还林,再相应核减基本农田的指标。在今年全国退耕还林的1315万亩中,给了贵州473万亩,需要我们解决耕地指标的问题。
第二,脱贫攻坚当中,易地扶贫搬迁存在规模、路径和投资方面的矛盾。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1000万人中,贵州有130万。易地扶贫搬迁不只是脱贫,还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既推进城镇化,又解决脱贫,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好处多多了。但全省各地反映要求搬迁的规模远远超过130万,这是一个矛盾。二是路径,比如农村搬农村、农村搬城市、农村搬园区、分散搬都很多,但是我们通过2002年以来10几年的搬迁,农村搬农村,农民搬来还是做农民这条路,暂时脱贫是可以的,但是真正解决发展问题,不是一个长久之道,应该是把这些贫困人口大量搬到城镇,但还存在政策、待遇、身份、公共服务等问题。三是投资,以往搬迁一个老百姓大概补助6000块钱,现在搬迁的1000万人政策补助高太多。但是地方希望搬迁的规模超过国家补助的范围,在投资方面也就存在问题,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
第三,发展与占用林地的问题。无论是城市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还是基础设施项目,都涉及到使用林地。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政策,实行森林保护的“六个严禁”,强化生态红线保护的问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四,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矛盾问题。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明确提出,“多彩贵州谢绝污染项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发展与污染治理是一对矛盾,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对污染环境行为“零容忍”,坚决保护好多彩贵州的良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