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减贫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根据中国政府的官方数据,2013年、2014年中国分别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1232万,2015年有望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按照中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
中国减贫成效获得了国际公认和赞赏。根据联合国2015年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2002年下降到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2015年10月,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撰文认为,中国在减贫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从改革初期至2014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大约6亿,是这期间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以上,没有人会对此表示质疑,甚至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典范;到2012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9899万,比上一年减少逾2300万人。
当前,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所有重点县全部减贫摘帽的目标。虽然中国在减贫方面的成就显著,但是不能盲目乐观,中国减贫脱贫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真正是任重道远。
第一,中国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这需要各方下大力气确定准确的贫困人口。
一方面,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15)》数据,按照2010年中国的贫困标准(即中国现行扶贫标准是2010年不变价的2300元,每年都会根据物价指数等因素相应调整),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然达到7017万。另一方面,根据建档立卡的结果,中国贫困人口是8900多万。二者相差1000多万。贫困人口7000多万是法定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农村调查队(简称农调队)进行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即农调队直接延伸到每一个县,对贫困乡村这块,大村是抽样100户,小村50户左右,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了全国抽样数的统计并进行测算,形成的最终数据。而贫困人口8000多万是工作数据,是截止到2013年底的数据,是根据“两公示、一公开”方式得出来的,即先由农民自己申请,然后村民委员会代表会议根据家庭生活状况、经济状况和发展情况来核定和审议,再由村里核实后公示,上报乡政府、全乡核查、再公示,上报到县、县核实审定、反馈到乡村公开。
不管是哪一个数据,中国需要大力开展减贫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摸清贫困实际情况,加强统计和核查,这样才能够为政府减贫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需要科学、规范中国贫困线标准。例如,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2007年中国贫困标准调整为1067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2011年提高到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世界银行曾将1美元/天作为贫困标准,后来调整到1.25美元/天,2015年9月底上调到了1.9美元/天。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现行汇率计算,则中国的贫困人口规模将大幅度的增加。
二是共同解决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问题。在标准贫困线之下,中国政府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更主要的是与物价指数、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关联。
第二,中国每年至少需要减少10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这是一个十分繁重的任务。
无论如何分解减贫任务,中国到2020年需要减贫的人口规模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土耳其或者伊朗、德国的人口,每年减贫的人口规模相等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人口,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口以上。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关键时期,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实现减贫的任务就更加艰难。因而,中国要进一步减贫,需要多层次、多方式、创新解决贫困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各界深入实践、摸清家底,根据其贫困原因来划分和归类贫困人员。例如,一类是有一定劳动能力、有意愿就业但缺少机会的贫困人员,一类是有劳动能力、不愿意就业的贫困人员,一类是缺乏劳动技能但经过培训就能获得劳动技能的贫困人员,特别是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人员,还有一类是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就业的贫困人员,一类是经过减贫和脱贫后再次返贫的贫困人员,特别要关注长期存在的城市贫困人员,他们难以脱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等等。
第三,根据公平、效率、透明等原则,系统性去解决中国减贫和脱贫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忽视了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的建设,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社会阶层急剧分化,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平等。中国减贫工作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是仅仅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的原始发展阶段,需要系统性去解决。
一是坚持过去取得良好成绩的公平、效率、透明等实践做法,对贫困群体、贫困人员建立数据库、建档立卡、补充和细化等,特别是贫困人员的住房、就业、子女教育、家庭负担、赖以生存的粮食等生产资料。
二是国家主要媒体(如中国网、人民日报等)和地方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要积极宣传先进的、现代的生活理念,以贫穷落后、文盲无知为耻辱,以努力奋斗、知识学问为自豪,总结和梳理贫困人员的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成功事例,在贫困地方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是加强精准减贫、精准脱贫、对口脱贫的工作力度,加强交流和合作,转变国家级贫困县各级领导的观念,学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四是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重视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自觉进行开发式减贫、脱贫。脱贫和减贫工作中,政府、各界要有序进行、各司其职,政府需要界定其边界,不能包办一切,政府重点是成本高、社会难以参与的领域,是建设学校、提供教育机会的最主要来源,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等社会保障工作;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履行其社会责任,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例如,给予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学习和培训等;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各类基金会发挥其专业性作用,特别是提升贫困人员的职业技能、生活能力,特别是贫困人员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五是妥善协调好中国国内脱贫减贫和对外援助工作,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是一份国际责任,更主要的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中国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的许多领域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对承担国际义务重要意义的宣传,便于国内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协调好国内和国际上的减贫和脱贫工作,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合理支持国际脱贫和减贫。(作者:胡江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