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调整中的新变化和困扰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度向下,制造业部门的产能和需求双重疲软,是2013-2014年经济放缓的主因,但也倒逼企业加速“自我清洁”及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中的诸多良性变化给2014年增加了亮色,也为2015年增加了乐观因素,可谓经济大转型曙光初显,“破坏性创造”进行时。表现在:
一是从简政放权到自贸区开放,从新型城镇化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与转型的方向已经清晰,高端装备制造和军工为核心的产业现代化升级,大健康大医疗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信、互联网金融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经济创新,以及对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探索,在2014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大调整的方向和核心。
二是供给结构的重大转变。2013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2014年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工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工业整体增速,产业结构现代化趋势加快。
三是需求结构也持续发生重大调整。消费低位企稳,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2014年前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2个百分点。消费热点继续高涨,通信器材销售加快、绿色消费增长显著,网购成为生活方式,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50%之多。
四是就业与工资结构出现转变。尽管经济减速,但就业与居民收入指标表现良好。至2014年9月末,已实现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8.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近2个百分点。
五是金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金融创新、房地产景气下滑和应对监管的制度性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金融结构持续发生调整。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度下降,A股复苏,股市、债市(甚至包括众筹)的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资本市场在国家战略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更为凸显。
六是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有所进展。一度严重过剩的光伏等行业供需已趋正常,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在节能减排方面,2014年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2014年的预定目标。
七是简政放权成为2014年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截至年底国务院已先后取消和下放超过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作为简政放权重大举措之一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3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08万户,同比增长52.3%,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上述乐观趋向之外,一些突出问题如金融约束与风险仍然困扰中国经济前行。一是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增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比例也呈上升之势。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2014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7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3万亿元,凸显资金面紧张。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贷款利率加码,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旧债未解,新一轮债务—金融泡沫又开始累积。为消化前期政策过度激励带来的高杠杆和巨额地方债务,同时为了保增长,政府一直采取定向微刺激,究其本质仍是在提高杠杆,这使得政府宏观政策操作空间非常狭窄,但操作频繁,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未解决,反而导致货币虚化,实体弱化,股市膨胀,甚至存在金融泡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