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或于2016-2020年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 2014-12-17 10:31:0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张晴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利马气候大会 京都议定书 全球变暖 碳市场 碳排放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在延期32个小时之后,当地时间14日凌晨2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大会终于在秘鲁首都利马宣告闭幕。

经过了13天的反复磋商,最终各方达成了被称作“利马气候行动倡议”的决议,要求各个国家或地区明年初递交各自应对全球变暖的计划,并以此作为明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协议的基础。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大会的最初决议草案因为没有平衡反映发展中国家要求而未获批准,但在大会主席和各方努力下,最终还是通过了一个比较平衡的、达到中国代表团预期的成果文件。尽管对成果不十分满意,但这个决定基本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要求。

解振华同时表示,期待发达国家进一步展现领导力,切实落实公约下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义务,不断提高行动力度,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振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雄心。

相比部分发达国家的犹豫不决,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中国近几年已展现出了充分的决心并付诸行动。

全国碳市场计划于2016年起实施

12月12日,就在利马气候大会接近尾声之时,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网站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适用全国碳市场的国家层面政策。

这是在七个地方碳交易试点陆续启动一年半后,国家层面首次出台适用于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全国碳交易立法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已经指日可待。

碳排放是指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而碳交易,则指对依法取得的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即碳排放权)进行买卖。在一个碳市场中,政府分配给企业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配额),在每个阶段完成后要求企业上缴与排放量匹配的足量配额。而企业则根据实际排放情况决定是否交易,如果超出已有配额量,就需要在市场上向其他企业购买配额以完成清缴,如果因为排放减少而拥有了多余配额,则可卖出这部分配额获利。

值得关注的是,碳市场采用的是总量+交易机制(Cap and trade),即政府设定配额总量,发放给企业后让其自由交易。由于1单位配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限制了配额总量就等于限制了排放总量,因此能够很好的实现控制排放量的目标。同时,碳市场也是一个强制市场,纳入企业必须遵守排放限制的要求,否则将被处以各类惩罚措施。

而从理论上而言,合理的碳价应为市场内各企业之间的减排成本差。通过碳市场机制,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可以从减排成本低的企业手中购买配额,而后者则可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自身排放,结余配额以卖出。

在市场中,第三方核查机构则负责了企业碳排放总量的报告确认,通过统一的测算方法,使得市场内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可比较。

此前,中央已将碳排放权交易明确列入今年的中央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这本次国家发改委在此时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既符合了中央改革小组的时间要求,也呼应着利马气候变化会议上中方展现的决心和行动。

从内容上看,本次出台的管理办法主要为框架性文件,明确了全国碳市场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目前,国家尚未明确哪些行业的哪些企业将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但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将来全国碳市场的初期纳入范围很有可能是“抓大放小”,主要纳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如电力、钢铁、水泥、石化等,预计全国范围内将有近万家企业被纳入。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规划,在2014年底发布全国碳市场管理办法后,2015年将为准备阶段,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全国碳市场拟于2016-2020年间全面启动实施和完善。

因此,排放量大的企业应尽早做好准备,摸清自身排放情况、制定相应减排规划,应对即将到来的全国碳市场。

试点市场已日趋成熟

目前,全国已有七个碳交易试点,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包含了全部四个直辖市、两个省份及一个计划单列市深圳。这七个试点各自设立了不同的规则和方法,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有较大不同,为将来的全国市场建设积累了大量经验。

根据其各自制定的纳入标准,这七个试点共纳入2000多家各类企业,涵盖数十个不同行业,每年发放的配额总量约12亿吨,市场价格从最低20元波动至最高130元不等。截至2014年10月底,7个试点省市碳交易市场共交易1375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人民币;配额拍卖合计成交量1521万吨,共获得拍卖收入7.6亿元人民币。

其中最早开市的为深圳碳市场,自2013年6月开始运行,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上海、北京市场为2013年11月开市,广东、天津市场则为同年12月开市。

这五个试点市场均在今年6-7月份完成了首次履约,即企业按照实际排放情况上缴配额。其中,上海191家企业实现了100%完成履约,其余试点地区的履约率也均在96%以上,体现了纳入企业对碳交易的了解和认同已经加强。

今年4月及6月,湖北、重庆市场也陆续开市。目前,除北京和上海外的其余五个试点市场均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个人也可参与碳市进行投资买卖。

(作者:张晴,系水晶碳投分析师)

相关链接:

截止10月底7个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

碳排放权交易明确列入今年中央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