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簇簇顽强的绿色,从道路两边沿着绵延起伏的黄色沙丘,向沙漠腹地一寸寸延伸。产生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治沙经验,以其创造的奇迹,推动中国率先进入“人逼沙退”国家行列。
这是多年来中国政府支持的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行动之一。联合国环境署曾经推断,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而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占全国国土面积逾70%的西部地区,荒漠化率是全国的56%。当古丝绸之路在这片大漠黄沙下吟唱着中华民族往昔的荣耀时,库布其萌生的片片新绿正构建着这个古老文明连接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的现代通途。
在中国,仍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那些面临干涸的土地上。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以来,能够首次在环境与发展方面因中国特色的创新举措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并进行推广,决定了全国政协常委王文彪25年来坚持沙漠生态经济事业的中国意义。
10月12日,全国政协常委王文彪从非洲返回位于北京的亿利资源集团总部时,多了一块奖牌,这也是他为新中国64岁华诞带回的一份特殊礼物。
国庆前夕,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上,他荣获联合国颁发的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亿利资源集团绿化库布其沙漠近6000多平方公里,占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执行秘书长吕克·尼亚卡贾将奖牌颁发至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人手中。
“我更想把这块奖牌献给我的祖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有个年轻的中国梦,那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建设一个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这就是我们治沙人的中国梦。”
回国后,王文彪还没有来得及查阅相关资料,国内媒体就已经将获奖的消息传播开来了。事实上,现代资讯传播如此之快,早在他获奖的第二天,远在美国参加联合国高级别政治论坛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在发言中引用了库布其实现环境和发展双赢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