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邓小平对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的转变
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决定,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两个发展趋向:革命化趋向和现代化趋向。在毛泽东晚年思想中,革命化趋向和现代化趋向长期共存,但革命化趋向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并最终压倒了现代化趋向。党执政以来,知识分子在革命与现代化趋向中被置于两极位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重要的工作思路是扭转文化大革命形成的阶级斗争为纲局面,把中国带入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知识分子问题成为他重手整治的突破点,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系统重装改写。
关于如何看待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也非常注意知识分子要好好地改造世界观。……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和政策。”他郑重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邓小平指出:“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关于知识分子世界观改造。邓小平说:“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反对社会主义的是极少数,对社会主义不那么热心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当然,历史不断前进,人们的思想也要不断改造。不仅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要改造,就是建国以后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也要继续改造。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要继续改造,工人农民和共产党员的思想也要继续改造。”
关于知识分子政治标准。邓小平指出,对待知识分子,“政治要求要适当。他们在政治上要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他们做好研究工作,出了成果,就对政治有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好处。”邓小平重新阐释了“又红又专”,指出:“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这固然是专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红的表现。”
关于重用知识分子。邓小平指出:“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各种专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邓小平还大力倡导把“知识化、专业化”列在“四化”干部路线,要求不求全责备、不能论资排辈,唯才是举。
关于为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保障。邓小平提出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注意精神上予以鼓励,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业务领导负责制,保障知识分子六分之五的时间从事业务活动。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做好知识分子后勤保证工作是党委的工作内容,并表示“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