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推进领导思维从革命走向执政

发布时间: 2014-09-10 16:10:4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陈锋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知识分子 革命 执政 领导思维

二、革命视阈中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历史演进

如果论出身,中国共产党最初可谓知识分子的党。当时有一种知识分子建党主张:“首先把知识分子组织好,施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等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了普遍的影响,然后由这些知识分子去组织工人,教育工人。” 党成立早期,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加入共产党。党对知识分子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即知识分子没有经济基础,不能构成一个独立阶级,而是分属于各个阶级,充当某个阶级的代言人,政治上分化最为剧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无论其从属于资产阶级,或者小资产阶级,或者无产阶级,均处于受压迫的社会地位,因而也就不影响其加入或同情或倾向于民主革命。从知识分子的家庭出身、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思想状况、政治倾向、行为特征来看,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在素来缺乏政治活动的中国人民中间,那极少数的知识阶级是最彻底最有革命精神的成分,占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是“革新势力的先锋”,但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应属于农工阶级;智识分子参加革命事业,应当极力抛弃其小资产阶级性,极力求自身的无产阶级化。”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一些领导人推行左倾关门主义,知识分子淡出革命视野。土地革命后期,出于建设红色政权需要,党内发出了培养革命知识分子和利用旧知识分子的呼吁,提出保护那些“使用脑力的劳动者”。瓦窑堡会议指出:“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与智识分子,现在又转入了革命”,“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智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可靠的同盟者。”抗日战争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奔向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及时形成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并加以教育改造任用的理论与政策。1937年3月,毛泽东在与史沫特莱谈话时指出:“对知识分子的关系,过去与现在也是一贯的保护政策,优待技术人员、文化人员与艺术家,对他们都采取尊重的态度。”1939年12月,中共印发了《中央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1941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提出对专家“一律以他们的专门学识为标准,给以充分的信任”,并在“物质上给以特别优待”。1948年8月经中央修改批准的《东北局关于公营企业中职员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对于一些技术人员,包括思想上还不同意共产主义的在内,只要忠于职务,不作破坏活动,都应给以工作,并在生活上给以必要的和可能的优待,便于他们发挥专长,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新政权,建设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从世界观的意义上把知识分子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阶级属性上视为小资产阶级之类,有效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铺开,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凸显;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学习改造,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和精神状况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中共中央适时部署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工作。1956年1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召开,党中央第一次明确宣布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新中国文化发展确立了基本方针。但是,1957年整风反右的国内形势和波兰匈牙利等国的政治风波,强化了毛泽东从“政治思想上划阶级”的认识,知识分子被看作可能号召资本主义复辟的最危险的力量,知识分子工作和文化建设被提高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来对待。为此,毛泽东提出了造就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推行“又红又专”知识分子标准和干部标准、深入推进文化革命等战略举措,并且坚定不移地把这些举措贯彻到底。从此以后,中央一方面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应该再戴着资产阶级的帽子,另一方面总是对知识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保持高度警惕。1962年秋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特别是1964年以后,随着毛泽东和中央在意识形态斗争和国际斗争日趋严重的估计,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的认识日益发展,知识分子被重新定性为资产阶级的,成为文化大革命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