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壮志:丝绸之路经济带应集“三体”于一身

发布时间: 2014-06-30 09:15:3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智库 共同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6月27-28日,首次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的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孙壮志认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体现了一种新理念、新平台。作为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集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共赢的发展共同体和开放的合作共同体于一身。

孙壮志认为,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构筑了新的平台,提供更多合作的机会。重建“丝绸之路”是在90年代中亚国家独立后寻求与中国等国开展合作,提高自身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并不顺利,造成新“丝绸之路”更多停留在概念上。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升级创造了条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正是基于与中亚国家、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新的平台提供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孙壮志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集“三体”于一身。首先它应该是互惠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扩大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特别是地处内陆的中亚国家,可以将地缘上的劣势转变为区位上的优势,在欧亚经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它应该是共赢的发展共同体,各国都可以从合作中受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前的优先方向,加强融资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真正造福于各国人民;再次它应该是开放的合作共同体,涵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阔,区域外的国家也可以参与进来。

孙壮志还呼吁以创新理念打造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共建“经济带”。他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注入了更多的新内涵。手段上更加先进,线路上更加灵活,内容上更加丰富,这都成为了现代丝绸之路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双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多边机制的建立与推动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都使“丝绸之路”的复兴有了更高的层次和更有力的支撑。作为一种创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要提供一种全新的合作理念,在各国认同同一理念和规则的前提下,以平等、互利、共赢的方式扩大经济交流,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孙壮志最后总结说,“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真正成为一种外交实践还要处理多个问题,要和中国在中亚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国对欧亚地区的外交政策、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地区形势乃至大的国际环境变化相适应。

会议休息期间,论坛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该校重要智库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借此次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亚欧及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他说,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一直为国家复兴而建策建言,希望与各国智库加强沟通,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智库年会机制。

据悉,此次会议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中国智库首次召集沿途国家智库参与的务实研讨会,也是中国召开的首次12国智库“丝绸之路经济带”会议。

6月28日,在会议结束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还将发表中国首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智库报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途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近年来崛起速度相当快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国际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13年夏季,该智库首次举办20国智库论坛,就G20议题召集了诸多大国的智库参加,对全球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公开资料显示,人大重阳现已邀聘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45名国内外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近30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被许多舆论认为是“相当活跃的中国智库”。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