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20年是一部奋斗史和超越史
1999年9月多家新闻媒体发起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尝试。12名选手不能携带任何饮食,72小时内只允许通过房间里一台上网电脑从外界获取食物、水以维生。结果由于网购的落后,选手们屡屡碰壁,“触网”提供外卖的永和豆浆成为选手们唯一果腹的食物,网络生存被认为仍是童话。
而今,这一场景早已成为过去式。移动互联使得中国网购的步伐已实现了超越,中国人已大步进入没有网络则无法适应的时代。早起想知道天气?看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出门打车?可以先用叫车软件。路上的碎片时间,可以用客户端了解新闻,还可以看看朋友圈里的新鲜事。晚上去吃饭不熟悉餐馆?打开手机上的网络地图,不仅有详细的路线导航,还有网友们对餐馆的评价。吃完饭结账更简单,直接用手机一刷就能完成。而随着4G在中国的加快推广普及,宽带中国场景下的新应用将更多地涌现出来。
如今,从社交到教育,从订机票到移动支付,从网上购物到出行打车,互联网已无处不在。博客、微博和微信的普及,让个体网民成为创造者、建设者和分享者,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力量。开放、共享、自由、平等、创新的互联网精神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然而今天互联网在中国的这些成就,来之不易。
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经历过行业大发展的激动,苦熬过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寒冬,也等到了互联网大潮再起的辉煌。在这些变幻之后,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发展渴望。
1996年,留美10年的张朝阳拿着获得的风险投资来到北京。看着车水马龙的街头,他思考着人生的方向。他随后创建的爱特信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两年后正式更名为搜狐公司。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全球互联网很快遭遇冬天,随后倒下了多少胸怀互联网理想的英杰。腾讯公司创办人马化腾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当年公司困难时差点卖掉,幸亏最后忍住了。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997年一篇关于足球的帖子《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让网民们记住了作者“老榕”,而他正是国内电子商务的先行者之一、8848董事长王峻涛。而那句“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让人们记住的则是另一位中国互联网的探路者、瀛海威的张树新。如今,这两位风云人物早已离开互联网舞台。但他们以及许多其他提前谢幕的互联网探路者,共同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进程,他们是塑造过去20年辉煌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章。
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经受了严酷的市场洗礼,顽强地站立起来,并且一如寒冬过后的百花迎来春天怒放的娇艳。爱拼才会赢,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创业者也在涅槃重生的互联网经济中寻找着改变人生的价值。在淘宝上,很多年轻的“80后”“90后”卖家,直到深夜还盯在网上,随时响应用户订单和发货。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说过:“很多人可以抄袭我们的创意和我们的模式,但他们抄袭不了我们付出的努力、付出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