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中国未来每年需要2万亿绿色投资

2014年03月04日11: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绿色 投资 金融 机制 社会责任 产业结构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焦梦 实习生 郑之钰)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起的“治理大气污染——能源政策路线图”讨论会在京举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可以通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机构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等手段引导绿色投资。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马骏计算

马骏介绍,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与过去大量投资进入污染性产业有关。他说,中国重工业在经济中占比为主要经济体中最高,而重工业单位产出污染为服务业的9倍。中国的煤炭占能源消费比例近70%,清洁能源占比只有13%, 为发达国家比重的1/3到1/4。另外,从交通运输结构来看,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有7%利用地铁,90%多都是公路交通,地铁出行产生的污染是私家车的1/10,交通运输结构也是污染的一个因素。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地铁出行比例高达70%。马骏认为,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下,因为环境成本没有内生化,许多绿色产业没有足够的回报率,因而不能吸引足够的社会资金。“污染型行业市场的高回报率促使大量投资进入污染性的项目,”他说。

他认为,政府的财政手段对绿色金融的杠杆作用最为明显。他引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利用公共财政机制激励私有部门对抗击气候变化的投资》所作的报告:公共财政机制是解决环境问题方案的一部分,每1美元的政府资金可以调动3-15美元的私人投资。政府可以采用包括对绿色贷款贴息,对环保产业的产出提供价格补贴,对绿色项目提供担保,政府采购环保项目,如建造使用太阳能的大楼、新能源汽车等扶植政策。

据他估计,在今后五年中,中国的绿色产业每年约需投入2万亿元左右,因此完善金融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他认为除了财政资金之外,还有一系列金融体制安排也可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这些安排不一定需要多少财政投入,但可以通过立法、要求改变评估体系、建立社会责任体系、提供环境成本信息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和投资者对绿色项目的偏好, 减少其对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倾向。

马骏认为,金融制度完善后,金融机构的投资分析自然会把环境污染带来的成本引入投资决策。他还列举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由于投资了污染型项目而被起诉的例子,来说明金融制度立法对投资者的约束作用。“通过立法,明确追究金融机构如银行等对所投资污染项目的法律责任,”他说。

马骏建议建立上市公司的环保社会责任规范和信息披露机制,将环境因素引入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可以通过建立绿色投资网络的方式给上市公司施加压力,希望他们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马骏说道。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