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1816商品被列入今年禁止加工贸易目录 07年第二批 抑制两高商品 -房产商自食囤地恶果 钱荒逼中小房企割肉 碧桂园现金只剩10亿 -证监会另类救市批新基金 27只基金蜂拥而出 可能配比股票名单 -马英九首提以"中华台北"名称加入世卫 萧万长决定出席博鳌论坛 -四大行因股市受益利润超3000亿元 股市大底为期不远 资金欲抄底 -哈尔滨老虎吃人事件被定性为意外事件 "天价理发店"被罚50万 -业内称月底食品油将再次调价 中外煤炭谈判涨价每吨约300美元 -中石化净赚549亿 炼油亏136亿 再发200亿公司债券 盈利能力倒退 -伦敦逮捕破坏圣火传递"藏独"分子 法否认萨科齐出席奥运有条件 -中国签署首个与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区协定
专家媒体网民激辩中国A股市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路下跌,救市之声日益鼎沸。(图片:东方早报)

从新年伊始意气风发的“大盘点位之争”,到现在悲情四溢的“救市之辩”,A股的焦点话题折射着中国股市的跌宕之路。股市向来是“角力场”。

过去的一周,数以十万计的网民在新华网积极回帖,吐露着连跌行情下股民的期待之声;各家媒体也不惜版面,试图厘清“救市”之争,给各方提供一个辩论场。“该不该救市”的话题仍在网络上“发酵”。

“救市”争论下的喧嚣

“‘救市’争论之下,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差距”——新华网友

上周“救市”传闻铺天盖地,股指也随着传闻上蹿下跳。4月1日,A股以季度跌幅34%,结束了2008年第一个季度的行情,这也创下了16年来季度最大跌幅。“救与不救”的激辩也随之空前高涨,各方各执一词,似乎“政策市”一词也不再是对A股市场的消极评价,转而变成了一个万众股民翘首期待的“灵丹妙药”。

“现在传言谣言漫天飞,救市、不救市的看法相对立,作为监管部门站的高看的远,应该把当前股市的形势向社会讲明白,不能一句靠市场调节就万事大吉了。”一名新华网友在新闻跟帖中写到。新华网稿件每周评论排行从未像上周如此集中在一个话题之上,排名前50的稿件中,有15条是关于“政府该不该救市”的争论。 北大教授反对下调印花税、新华网调查显示近九成网民认为应救市、 该不该救市再交锋等稿件网友评论最为密集。

网友在论坛上的“论战”,已能读出利益各方的观点不一。

“不是要防止大起大落吗?大起时是防了,大落时怎么信号混乱不堪?!”“股市大涨时,管理层跳出来了,又是加税,又是喊风险……现在呢?!”有网友对管理层迟迟不出手表示出“质疑”。

网友的救市呼声也并非只有抱怨,理性的评论也言之有理,“此种跌法十分反常,不是要政府拿钱来救市,而是要消除不稳定的因素,如税费原本就太高,减下来,还一个公平;又如,这种情况下,暂停扩容和再融资,待市场恢复元气,投资者恢复信心再说。这是完全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否则,对投资者是不公平的。”

在有的网友眼中,政府的救市之举已然潜行,“管理层已经救市了,可是新发基金敢买者不多,效果不明显,或者是市场还未理解,在期盼—失望—下跌这样的循环中走到现在的点位,造成轮轮的暴跌。市场期盼‘立竿见影’的措施,管理层也是很难啊。”

纸质媒体同样如此,头条、封面纷纷留给“救市”争论。中国证券报以整版文章《纷乱传闻迷人眼 救市难题考验管理智慧》,揭秘“飞蝗漫野”救市传言袭击下的股市,“传闻不但让被套的股民空喜一场,而且又套住了一批抄底资金”,然而,“传闻究竟从何而来?投资者又该如何辨别这些传闻的真假?政策救市到底有多大意义?”正如文章指出,“如何破解‘救与不救’的困局,在某种程度上也在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

上海证券报则以连续两天的头版文章,阐述了投资人对于股票市场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恐惧引发的紊乱局面。它以理性的思考,提醒着中国股民,“如果我们沉迷在对于危机的恐惧中,不能将领先者的悲观转化为后起追赶者的乐观,那么我们很可能失去一个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重要机遇。”“挽回市场投资人的信心,相关部门的努力只是一个方面,投资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经济观察报头条文章《激辩救市,监管新思维渐现》,解析了救市激辩空前高涨之下,监管层依然“岿然不动”的原因。文章指出,“过去这些年,正是因为政府对股市运作的干预,中国股市走进了‘政府宣布救市——指数高涨、泡沫膨胀、风险积聚——泡沫挤压、指数下跌——机构呼吁救市——政府宣布救市’的怪圈,在这个过程中,机构通过裹挟散户来要挟政府救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股市“政策市”的特征”,“监管层可能会进一步推进股市的市场化运作,而不会以救市或打压股市为目的”。

华夏时报头版文章《管理层授意中石油守住发行价 六大基金为其托盘》,以阻止中石油“破发”为例,暗示救市悄然行动。东方早报文章《为“救市”而战》,详尽地梳理出救市派、中立派、反对派的观点言论,“救”还是“不救”,怎么“救”,各方高见呈现面前。

“自救”还是“他救”

“2007年是中国人的财富意识觉醒元年,2008年则很可能是中国人的风险意识觉醒元年”——新周刊

新华网不久前推出的调查“政府是否应该救市”,截至目前,有11万多网民参与此调查,其中,90%的网民认为,此轮股市大跌不正常;87.9%的网民建议管理层立刻采取相关措施救市,并恢复投资者信心;49.4%的网民认为,目前管理层能够采取的最有效救市手段是降低印花税或改为单边征收。在“您如何看待大小非解禁 ”的调查中,有43.9%的网民指出,政府部门应正视任由股市下跌对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对股市损害较大,88.6%的网民认为,政府应出台措施放缓大小非解禁势头。

“让股市从头再来损失的首先是国家利益,提振股市信心的绝佳时机已经出现,立即出台相关政策。最好是组合拳,尽快使股市摆脱熊市的阴影。”网民发出呼唤政府出手的声音。

在呼唤救市的同时,网民更关注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中国股市要的是制度,不是官员们出来唱几句口号,要的是实际有效的法规和措施。如不断修正和完善上市规则,以及发行、申购、融资、大小非解禁等制度,这才能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园。”网民如是评论。

有网民不无担心地说,“资本市场重建信心,必须使投资者有一个建全的,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市场。几个月来股市暴秩的主要原因正是市场缺乏建全的法制,使某些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有机可承。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信心尽失。不在制度上改变这种状况,重建市场信心只是一句空话”

“只有公平的政策环境,股市的涨跌才是正常的‘牛熊转换’,即便被套亏损也不会怨天尤人。当务之急是控制再融资、遏制‘圈钱冲动’;加快新股发行改革,消除一级市场制造高市盈率‘泡沫’到二级市场进行挤压的怪象,通过对持股一定期限降低印花税,引导长期投资;创业板和股指期货不要操之过急待内外环境好转再推出为宜。股市的稳定发展,不仅利国(融资和税收),而且利民(有效增加数亿股民和基民及其家庭的‘财产性收入’)”网民的理性点评,折射了中国股民日渐成熟的投资理念。

反对救市的网友留言称,“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有之前股市暴涨的一份责任。中国更应该救救物价上涨,救救全国人民的钱袋子!”“政府现在最关心的是怎么防止通涨,而不是救市!”

面对“救市”争论,学界、业界也争辩不休。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在正常情况下,政府原则上不应该救市。但是中国政府在市场发展中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而在现在股市大落的情况下,政府也不应袖手旁观,现在适当政策干预是适时和必要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也表示,在目前行情下应该下调印花税来调整市场。

相反,《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则反对“救市”,她撰文表示,“救市论者”用“亿万股民利益”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要挟救市,热衷传言,无非是企图在行情短期波动中渔一己之私利。原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强调,政府不会避重就轻,放松宏观调控来拯救市场。

香港证监会执行董事兼副行政总裁张灼华认为,内地股市已反映新兴市场特质,股民过份憧憬短期回报,市道好时蜂拥投资证券,至近期因泡沫爆破而损手,则冀当局出面救市,有欠理性。投资没有安全网,股民应该风险自负,而非倚赖政府措施。

“自救”还是“他救”?也许这位网友的留言能给我们些许欣慰,“A股市场总体是好的……目前,我们要做的关键是要恢复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应该相信,中国总的经济面是好的。”

== 政府历次救市盘点 ==

■1994年:三大政策“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

背景:这次救市是在低迷行情持续一年半之后,市场信心处于极度涣散的状态下,管理层在市场的重压之下突然出台了三大利好,将市场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市场反应:出台后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飙升33.2%,上证指数短短33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为204.1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随后是长达一年多的下跌之旅,最终于1996年1月19日见底512点。

■1999年“5·19”行情

1999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券商讨论国务院有意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管理层推出了“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其后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背景:1999年5月9日发生了美军“误炸”我大使馆事件,上证指数跳空下行逼近千点。

市场反应:历史上有名的“5·19”行情展开,网络概念被市场暴炒,上证指数在30个交易日内上涨64%。其后两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并于2001年6月14日达到最高点2245.44点,随后便展开了长达四年的熊市之旅。

■2002年 暂停国有股减持

2002年6月23日,国有股减持暂停。

背景:2001年开始,在国有股减持的触发之下,股市如同掉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头往下直坠。无论管理层对国有股的减持作出何种解释,市场仍然是无动于衷。在此种情况下,万般无奈的政策只能亮出最后底牌。

市场反应:引发“6·24”井喷,不过次日即见顶回落,继续漫长的熊途。

■2004年 “国九条”出炉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

背景: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市场反应:正处于反弹途中的股指越过2003年高点1650点继续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见顶,随后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在K线图上铭刻出耳熟能详的998点。(李春/文)

 

来源: 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隐藏在保险股年报里的四大业务价值
台股上涨133点 以全场最高点8729点报收
亚太股市周一普涨 中资股发飙
两大保险股价值紊乱 四大证券分析师语调交锋
证监会另类救市批新基金 27只基金蜂拥而出 可能配比股票名单
发现152只股票启动规律 二季度深挖8元股
四大行因股市受益利润超3000亿元 股市大底为期不远 资金欲抄底
罗杰斯:买进中国水处理股发电股和旅游股
图片新闻:
广东拟建设人工岛屿 填海再造"5.5个澳门"(组图)
甘肃黄河灌区:污水渗漏十多年 大量良田遭弃耕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反贫困进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