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12日宣布,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比2005年有所增加。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今天在2006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分析会上说,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94.4万吨,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46.3万吨,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431.3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7.3万吨,增长1.2%。
周生贤说与2005年增幅相比,2006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
周生贤说,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GDP增速高于预期目标、环保投入不足、环境执法监管不力,是造成2006年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另外,污染物削减是一个动态过程,年度之间污染排放有升降、有起伏是正常的、合理的。
周生贤说,“‘十一五’期间减排10%的目标绝不动摇、也绝对不能动摇。”周生贤说,从今年起,将每半年公布一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司长樊元生说,2006年,GDP增长10.7%。经济发展速度和主要耗能产品增产量都超过了规划,加大了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和难度,比2005年增加了240多万吨的二氧化硫产生量。
与会的专家认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与中国GDP增长速度超过预期有很大的关系。工程院院士钱易说:“GDP增长速度应该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快越好。”殷瑞钰说,GDP增速过快,特别是大于7.5%以后,要实现污染物减排难度很大。
专家认为,中国高能耗、重化工污染行业产品大量出口也是造成二氧化硫排放增加的一个原因。专家同时建议,要完成减排指标,需要实施总量控制,避免淘汰项目中减掉的污染物排放量在新建项目中被掩盖,造成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
专家分析,经过“十一五”头两年的努力,可以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十一五”后三年将会逐步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