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图为非洲记者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地采访拍摄。
“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6000美元了!”在5日上午召开的2007北京市发展改革工作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柴晓钟公布了这一消息。而就在前几天,南方也传来广州市人均GDP预计将超过11000美元的消息。据世界经济学理论,人均GDP超越7000美元就算“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并向中上水平迈进”。如今,中国大城市经济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
中国GDP增长速度遥遥领先
“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当《环球时报》记者把北京市2006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这一消息告诉给几位瑞典朋友时,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完全一样。
北欧斯安银行的经济总监克拉斯·埃克隆德拿着1月5日出版的瑞典《每日新闻报》对记者说,“看看2006年的GDP增长率,中国的国旗排在所有国家和地区旗帜的前面,而且这样的排位已经连续很多年了。不只是北京,全中国的人均GDP也会很快接近6000美元这个数字。”记者看到在这张报纸上,中国以9.5%领先于印度、俄罗斯等国,而整个欧元区的增长速度仅有2.2%,其旗帜图案还不到中国国旗的1/4高。
埃克隆德表示,由于中国的物价比欧美很多发达国家要便宜很多,所以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的人均GDP比公布的数字要高一大块。埃克隆德还援引2005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告诉记者,按名义汇率计算,中国在2005年的人均GDP为1352美元,排在世界第112位,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人均GDP则达到了5791美元,排名也升至第94位。韩国忠南大学经营学教授大宇表示,中国GDP的增加意味着消费市场增大,特别是汽车市场,以及饮食、娱乐、健康、服装业等第三产业,都将迎来高速发展。
埃克隆德说,中国的人均GDP的统计数据一般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即使这样,按2005年的标准,单算北京的人均GDP也能排名世界的第56位,稍稍落后于拉脱维亚,这就是说,北京的人均GDP已经进入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而如果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北京市人均GDP6000美元这个数字至少要乘以3,即达到1.8万美元,已经是世界前40位的水平了,“在欧洲范围内比较,和捷克差不多,接近于葡萄牙”。
瑞典贫富差距为6∶1
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森没有埃克隆德那样乐观。他对记者说,由于去年人民币有较大幅度升值,所以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数字上升不能排除这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把外来人口划到计算人均GDP的分母之外,并不能得出准确的数字。“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落后地区和贫困阶层人们的发展状况才更重要。”
尼尔森并不否认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不过他强调,无论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6000美元,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1.8万美元,都只是一个“平均”数字,政府最应关注的还是位于平均数之下的人有多少,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毕竟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的人均GDP比北京差得多。
尼尔森以瑞典为例说,首都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如果按人均计算,斯德哥尔摩的人均收入并不比在北极圈附近一个瑞典小城的居民高很多,因为在全国范围内,瑞典最富裕阶层和最贫穷阶层的收入差距也不过是6∶1左右。尼尔森认为,如果说北京已经进入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那人们就不能仅仅关注人均GDP这个数字了,“对中国而言,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才最重要,因为即使‘平均’的数字再高、经济总量再大,如果贫富差距不可控制,那也非常危险。”
不要太看重GDP的数字
佩赫尔松是瑞典一家经济类报纸的记者,他告诉记者,其实没必要把GDP的数字看得太重要。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对爱吃中餐的人,在北京生活肯定比在斯德哥尔摩“富裕”,因为在中国吃一斤饺子,比较贵的十几块钱也够了,这个价钱多数中国人都能接受;而在瑞典,平均一个饺子就得卖到10瑞典克朗(瑞典克朗与人民币基本等价)左右,这对某些“老板级”的瑞典人来说,也算是奢侈品了,而这种比较是GDP数字展现不出来的。
佩赫尔松说,GDP的计算只是经济学上一种统计的方法而已,对普通百姓来说,能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要比这个数字有意义得多;对政府而言也是如此,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注贫困阶层的生活,都比专注于GDP数字的增长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