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根据最新解译遥感卫星图片,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评价为“良”级,较上年无明显变化,基本保持稳定。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平均值为64.02,较上年的平均值增加了0.89,生态环境状况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图2-4 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布图
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来看,全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评价为“良”或“一般”,无评价为“差”和“较差”等级的县域。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良”的县域有73个,与上年持平,占国土面积的82.95%;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县域有15个,占国土面积的17.05%。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级为“一般”的县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西部少部分地区。贵州的北部、南部、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级为“良”。
二、措施与行动
1、持续增长森林资源总量。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420.4万亩,超全年目标任务10.6%,为2011年的101.5%,其中完成人工造林298.9万亩,封山育林121.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达到42.5%。林业重点工程深入实施,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有害生物成灾率均低于年度控制指标。
2、加强水土保持。全省累计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1400余条。全省水土资源破坏大于治理的被动局面在总体上得到扭转。
3、加强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2012年,14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首次命名了赤水市、正安县、湄潭县等3个省级生态县,创建了11个省级生态乡镇、34个省级生态村。至此,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0个、国家级生态村8个,省级生态县3个、省级生态乡镇32个、省级生态村148个。
4、开展贵州省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 5、完成《贵州省“十二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建设方案》。2012年度获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支持2600万元,用于88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安排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用于49个村庄的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