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形势错综复杂

发布时间: 2013-05-16 16:09:4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经济体 中国出口 中国对外贸易 发展环境 中国产品 工业增速 IMF 欧元区失业率 股指 治本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望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风险仍然较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中的积极迹象有所增多,但低增长、高风险态势难有大的改观。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股指连创历史新高,居民消费重趋活跃。欧盟与塞浦路斯达成救助协议,财政政策由强调紧缩转向财政整固与经济增长并重,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所增强。日本财政刺激计划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主要先行指标趋于上升。新兴经济体活力仍然较强,一些中小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国际贸易复苏步伐加快,国际市场海运价格明显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有望在下半年有所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望好于上年。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度调整仍在持续,世界经济仍将呈弱势复苏局面,潜在风险不容低估。以下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处于高位,美国、欧元区失业率分别为7.6%和12%,抑制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信心。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仍处于高水平,IMF预计2013年七国集团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23.9%,在较长时期内维持紧缩将是发达国家财政政策的基调,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普遍受制于结构性矛盾,经济增速较前几年有所回调,今年以来印度、俄罗斯、巴西工业增速均出现放缓迹象。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总体面临成本和需求制约,尚难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调查,随着多国政府削减补贴,201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额比2011年下降11%。在上述因素共同影响下,世界经济仍将低速增长。IMF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3%,增速仅较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是超常宽松货币政策潜藏诸多风险。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已出台四轮量化宽松措施,欧洲央行2012年9月出台了不设上限的新购债计划,日本政府提出以宽松货币政策推高通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安倍经济学”。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逐渐常态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但其潜在风险也不可低估。量化宽松释放的资金若超出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吸纳能力,部分资金将涌向新兴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投机获利,催生资产价格泡沫。一旦发达经济体经济形势大幅改善或货币政策转向,这些资金可能又会从新兴经济体抽离,引发金融体系震荡。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导致主要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影响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三是欧债危机远未解决。欧洲稳定机制(ESM)和欧洲央行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为欧元区应对危机提供了强大武器,起到了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去年四季度以来欧洲金融市场总体平稳。但彻底根除危机还需要加快结构改革、深入推进一体化等“治本”的措施。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重债国结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改革的难度明显上升,动力有所减弱。塞浦路斯救助协议出台过程一波三折,表明欧元区应对危机的各项机制还需要大力完善,经济、财政一体化进程将曲折漫长。近期,欧元区经济再度出现下滑迹象,部分核心国家经济趋于停滞,欧元区应对危机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运行平稳,隐忧风险依然存在。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高于去年二、三季度的7.6%和7.4%;城镇单位新增就业超过300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有巨大潜力和空间。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经济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制约发展的矛盾不断显现。

综合国际国内环境考虑,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略好于上年,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尚未根本改善。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均缺乏增长动力,市场需求总体依然低迷。1-2月,美国进口额下降0.1%,欧盟进口额下降5%,日本以美元计价进口额下降6.6%。新兴经济体需求较为稳定,但难以完全抵消发达市场低迷的影响。世贸组织(WTO)预计,2013年全球贸易量仅增长3.3%,远低于过去20年间5.3%的水平。春季广交会上,一些大企业表示国际市场需求向好,特别是新兴市场需求旺盛,但中小出口企业和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则反映订单没有明显增长。

二是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削弱部分产业竞争力。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2012年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9%,2013年一季度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价同比上涨3.3%,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受到削弱,沿海地区一些出口产业及订单向境外转移,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增长潜力。在发达国家竞相出台量化宽松政策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出口接单的积极性。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6.1%。

三是贸易摩擦的影响还在上升。在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抢占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频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过去4年间,中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328起,涉案金额534亿美元,呈现出涉案金额大、多种救济措施并用、贸易问题政治化等新特点。2012年,21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7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369%。其中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金额高达204亿美元。2013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多,一季度共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22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22.2%。

从2013年一季度情况看,中国外贸延续了企稳回升态势。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2013年全年进出口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有望略高于上年,但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仍较突出。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将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着眼长远,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同时,进一步完善进口政策,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