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1月25日,巴特尔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2008年1月就职,五年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了“十二五”规划,使这五年成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时期。
——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跨过1万美元大关,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优化最显著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19∶497∶384调整为2012年的91∶565∶344,工业比重由433%提高到498%,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由40%提高到50%左右,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由502%上升到577%,城镇人口稳定成为居民主体;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先进技术、装备、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使要素流入区地位不断巩固。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54个和2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公路、铁路、电网建设投资4166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42公里、铁路里程3780公里和5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
——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378元提高到2012年的23150元,年均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953元提高到76113元,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从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转变为逐步与经济同步增长。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6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4%。
——社会建设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五年累计教育投入1605亿元,年均增长21%,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和覆盖各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医疗卫生事业累计投入3862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0元提高到25元,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了低保、医保和养
老保险等制度的城乡全覆盖。
五年来,本届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区为己任,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自治区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启动了总投资18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了促进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等针对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企稳回升、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农牧业连年丰收。2012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00亿斤,达到5057亿斤,较2007年增产1435亿斤;牲畜头数连续八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毛绒、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确立。工业增加值达到79666亿元,年均增长18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一半。工业企业利润由642亿元增加到17542亿元,年均增长223%。原煤产量106亿吨,电力总装机7800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收入由469亿元增加到1060亿元,年均增长17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3612亿元和112842亿元,年均增长224%和245%,贷款不良率由107%下降到1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对地方税收和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98%和70%。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形成520万吨甲醇、106万吨煤制烯烃、140万吨煤制油、366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670万千瓦,发电量28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首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云计算、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启动实施“双百亿”工程,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7户、超百亿元园区19个,总数分别达到46户和38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人口204万人,新增建成区面积5583平方公里,扩大了366%。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快构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迈出新步伐。东部盟市及其他基础薄弱地区发展明显加快,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北京市对口帮扶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实施了10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集中攻克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大的关键技术,拥有30多项世界首台套技术、工艺和设备,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32户发展到158户。狠抓节能减排,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年来,公路建设投资2027亿元,公路运营里程达到163万公里;铁路建设投资1497亿元,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40公里,成为全国首个超万公里的省区;电网建设投资6428亿元,全区外送电能力达到2600万千瓦,增长248%。建成二连浩特、阿尔山和巴彦淖尔机场,全区机场总数达到14个,民航机场集团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油气主干管道3850公里。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建设总规模53555万亩,阶段性禁牧和实施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6232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431%,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和开工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等21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20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47万亩。全面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资源勘探力度,煤炭、有色和黑色金属等资源探明储量大幅增长,其中煤炭探明储量由65381亿吨增加到80807亿吨。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惠民政策。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0586亿元,年均增长573%。较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提高了个体私营企业营业税起征点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120多万纳税人直接受益,年人均收入增加近7000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万个,覆盖6344个嘎查村,农牧民普遍受益。
在全国率先实施惠牧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共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资金81亿元、惠农惠牧资金1676亿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98万农村牧区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惠及230多万低收入群众。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28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85万人,51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了就业去向,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了“动态归零”的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低保标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和孤残儿童供养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投入1582亿元,年均增长43%,建设保障性住房130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317万户,走在了全国前列。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0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6%。从2012年起,将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自治区本级扶贫投入由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增长4倍多。
(五)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成5个国家级、3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电影、出版、发行、广电网络和报业五大集团,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实施了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率先在全国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累计投入236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实现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3700元,比国家标准高1700元,化解高校债务41亿元。启动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蒙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启动和建设了国际蒙医医院等11项自治区本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总投入超过50亿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开展了公立医院和旗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落实了基本药物制度。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方志、气象、地震、人防等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引入国电集团重组蒙能公司,组建了内蒙古东部电网公司和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稀土专营、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实行居民生活阶梯式电价和水价制度,依法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完善了煤炭资源配置政策,探索建立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了征地占用草牧场补偿机制。深入推进财税金融领域改革。以共享税实行差别化分享比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自治区与盟市财政体制。成功组建了内蒙古银行,农村信用社资产效益大幅增长,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城乡统筹的土地产权制度得到巩固。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27亿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任务基本完成,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深化区域和部区合作,与16个省区市、30多个国家部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40多家中央大企业,与香港建立了经贸合作周的引资平台,累计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15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58亿美元。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从775亿美元增加到1126亿美元。设立境外企业144家,4个口岸实现对外开放,满洲里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七)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重视基层基础建设,投入139亿元为苏木乡镇干部建设集体宿舍和食堂,大幅提高了嘎查村、社区经费和干部、工作人员报酬。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积极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与健康。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全区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坚持严打整治斗争,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发展。严格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五年来,共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4件,制定出台自治区政府规章38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自治区权限内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减少1/3以上。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基本公用经费预算连续几年保持零增长,“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五年来,自治区成功举办了世界草原与草地大会、国际那达慕大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和党的十八大各项保障任务,成功处置了奶粉事件和由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争取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民生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局面。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7%,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在区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也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内蒙古科学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必须始终立足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在全球化视野和全国大局中谋划发展,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工作的各方面,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努力做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把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统筹经济社会、区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通过扎实工作,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群众;必须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提高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与破坏,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初级产品比重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新兴产业发育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强,地区发展差距还比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三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高等级出区公路、快速铁路专线、能源外送通道建设仍然滞后,货物外运、电力输出能力严重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保障能力不强。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比较薄弱。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建设和管理还需加强。五是生态保护建设任务艰巨。生态恶化趋势虽然趋缓,但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部分产业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较高,环境保护压力还很大。六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和消极腐败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