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2013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许多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区的影响,全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扎实工作,不断把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根据党的十八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这一要求,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力争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再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始终保持投资的足够强度和适度规模;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提高消费能力,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完善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城镇、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集聚,有序推进农牧民转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非公有制经济摆到重要位置,积极扶持引导,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目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文化对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建设我国重要的碳汇基地,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节能减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扎实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长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强化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和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各位代表,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我们坚信,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内蒙古一定会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前列!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力扩大投资规模。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做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保障性住房等领域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加强银企对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银行信贷投放和直接融资规模。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大范围地吸引国内外投资。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争取新开工项目总规模达到17万亿元左右。突出抓好已列入国家规划的煤炭深加工、包钢550万吨稀土钢、大唐5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重点工业项目,争取完成工业投资7600亿元。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贯通30条出区通道,新增高速公路975公里、一级公路900公里。重点推进呼准鄂快速铁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呼张高速客运铁路等19个项目,铁路建设里程达到5600公里。突出抓好小型支线、通勤通用机场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扎兰屯、乌兰察布支线机场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通用机场,改扩建通辽和赤峰机场。加快推进“引绰济辽”、黄河防洪工程二期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开工文得根水库、扎罗木得水库和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等重点工程。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激活农村牧区消费市场,扩大城市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家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让群众安心、放心消费。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采用高新技术和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路子,突出抓好新型煤化工示范、稀土钢生产、铝后加工、工程塑料的延伸加工,推进优势产业向长链条、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大力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延伸云计算产业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双百亿”工程,加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地方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争取与国家共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质检中心。继续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组织实施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积极支持各类高新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
大力发展服务业。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示范项目建设、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训,重点推动30—50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物流业,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推进物流枢纽、基地和园区建设,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金融业,支持地方法人机构增资扩股和跨区域经营,加快发展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呼包鄂都市旅游圈、海额满阿休闲生态旅游圈等8个重点旅游区域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牧区旅游。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会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推进“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增粮工程,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其中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面积200万亩,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00亿斤左右。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做大做强畜牧业。坚持走建设型畜牧业发展路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天然草原,加快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充分利用秸秆等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确保牲畜头数继续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坚持产业化带动,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规模化经营,继续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推广专业大户、家庭牧场、联户牧场等经营模式,全面推进奶牛、生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坚持品牌化引领,发挥绿色和特色优势,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生态产品。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加强畜禽饲料添加剂管理。
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和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基层推广体系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业、林业保险工作,加强农牧业生产政策性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质检体系和农户科学储粮等基础设施,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农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农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把扶贫攻坚摆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全面启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以产业、项目和教育扶贫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发挥好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