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下一步我们来探讨大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所隐含的原因,这个原因其实也是导致中等收入群体不能够有效扩大的重要原因。首先,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大幅度的下降。这张图是三大要素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三条曲线分别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金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余额的占比。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从1995年开始,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下降到不到40%的水平。我要说明一下,由于2012年统计年鉴当中对数据做了一个调整,所以2009年到2011年的数据在连续性上有一点区别,所以出现了跳升的情况。但是排除这个因素,只看2009到2011年的三个数据还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什么劳动报酬会在初次分配当中出现比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第一方面是劳动力过剩背景下,农民工的比重快速提高导致低工资就业人口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快速上升。1990—2006年全国农民工人数是从大约3200万上升到了1.31亿,农民工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上升了大约12个百分点,这个因素就导致了劳动者总体报酬水平不能够有效的提高,而且在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会出现下降的情况。第二个方面是资本要素投入增幅大幅快于劳动要素投入。1999—2011年期间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18.25%,劳动力就业年均增长0.77%,导致其在国民收入中占比的上升。最后一个方面是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主要导致劳动者报酬难以有合理的增长。
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第二方面原因,主要是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比较低。我们比较了一下中国和发达国家,图示上主要列出了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当中财产性收入的占比,从三条曲线上可以看出来,最下面是中国的,最上面是美国,中间是英国,中国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比英美低10~13%。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一个方面是特殊的财产所有权结构;第二个方面我国还存在利率管制及资本市场监管缺失,使得居民的一些财产性收入转移给了企业部门或者是政府部门。居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由于主要是中小投资者,由于监管的缺失而侵害了一些利益,导致财产性收入难以提高。
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第三方面原因是有关部门间的收入转移机制不健全。不管是统计数据还是一些现象,都显示目前部门之间的收入转移机制并未能够有效的弥补初次分配的缺陷。主要体现是居民部门没有通过再分配实现收入的上升。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宏观税负过重。计算结果表明,大口径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预算收入,还有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等,占GDP的比例大概为31%左右,这个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下限,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因此,相对于我们发展阶段来说,政府部门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占有的份额比较大。前面的专家也提到结构的问题,导致再分配当中没有能够从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向居民部门有效进行收入转移。
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通过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和措施。基本的思路是: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现状,并且正处在工业化中后阶段,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偏向于资本投入,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难度比较大,特别是政策上面可能也比较难操作,国企改革在认识和实践上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应着眼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个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部门间的收入转移机制。由此我们提出四项长期措施:统筹安排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放松土地管制;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从近期来看,也有四项可以操作的措施:一是国有资本红利上缴财政,以降低低收入阶层社保缴费水平;二是适度降低宏观税负,减轻居民税收负担;三是严格限制国企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保障国家资本性权益;四是推进竞争属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现代监管体系的建设,这不仅有助于良好的再分配机制的形成,也会通过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形成机制减少国企垄断定价对于居民部门的一些掠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