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未来有一天,每个人都将成为自身健康的“庇佑者”,不论是衰老、创伤或者疾病,造成组织的缺损和伤害,都可以取自身的体细胞作为“种子”,让其重新“逆转”成多能干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心脏、神经、胰岛、肝脏、肾脏等多种类型细胞,甚至组织器官,最终实现“生命再造”的梦想。如今,在迈向这一梦想的阶梯上,一个被称为“细胞核重编程”的医学理论成为新的基石和里程碑。
开启生命再造时代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成果颠覆了人们对发育分化的传统观念,颠覆了人们对干细胞分化为体细胞这一过程不可逆的固有观念,为获取多能性干细胞增添了一个新的途径,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干细胞治疗临床转化研究”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裴雪涛教授对于该获奖项目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就是将已经分化了的成年体细胞进行诱导,让其重新回到发育早期多能性干细胞状态,重新获得发育成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在细胞层面实现了‘返老还童’。” 中科院动物所赵同标研究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高等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等特化细胞,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末端分化的成体细胞绝对不会反过来逆分化变成干细胞,但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的工作从根本上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
据介绍,早在20世纪60年代,约翰·格登等人便首先证明末端分化细胞的特化过程是可逆转的。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蝌蚪肠道的成熟特化细胞的细胞核替换掉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从而使卵细胞发育为性成熟的成体青蛙。尽管这一研究开展于50年前,但这些早期的核移植和克隆实验还是引起了报刊上关于克隆人可能性的猜测。
自体细胞核移植实验建立以来,领域内众多科学家相信在卵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含有某些能“赋予”末端分化体细胞核全能性或者多能性的因子,并做了诸多尝试,但一直未能成功。直到2006年,山中伸弥等人在对24个胚胎干细胞高表达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后,最终确定了Oct3/4、Sox2、c-Myc、Klf4四个因子起关键作用。而这个“简单处方”可以使成熟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细胞》上,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不到6年的时间,这一研究成果几乎包揽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沃尔夫医学奖等所有医学界大奖,此次获得诺奖也是实至名归。”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刘德培看来,该研究首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即对细胞实现人工主动调控和干预,实现细胞水平的生命再造,对研究发育本身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避免了异体移植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人类真正进入生命再造时代的开始;其次,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每个人身上约有千万亿个体细胞,如血液细胞、脂肪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等,这项技术意味着生产人自体干细胞有了无穷尽的原料细胞,为干细胞抗衰老保健和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