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应急计划与应急监测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3月12日接环保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应急指令后,我省立即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全省辐射应急监测工作。
2011年3月15日开始,我省派出移动应急监测小组开始在辖区沿海公路进行应急移动巡测,并组织辖区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沿海地区环保局在市区和沿海区域设立固定监测点位开展了辐射应急监测工作,并实时上报每天监测数据。
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异地扩建工程竣工 2004年1月,河北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异地扩建工程项目经河北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2008年10月28日奠基开工。截止2011年5月底,实验楼、废物库、配套附属设施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通过鹿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验收,达到了设计要求,库区废源(物)自动吊装设备、在线监控系统以及实验室配备的20多台(套)辐射监测应急设备全部安装配备到位,并于2011年6月开始试运行。2011年9月,环境保护部验收组对我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异地扩建工程进行了现场验收检查,2011年10月18日,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河北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异地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环验[2011]294号),批复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准予投入正式运行。
强化放射性废物的收贮和管理 为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加强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强化对闲置废弃放射性废物(源)的收贮,有效消除辐射安全事故隐患。我们进一步健全了放射性废物的申报登记制度,积极做好闲置、报废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的收贮工作,全年涉源单位送贮的放射性废源、废物收贮率达到100%。
自然生态
状况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一般。其中承德和秦皇岛两个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良。其余九个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一般。
水资源 201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86.6mm,比上年减少39.3mm,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5.1mm,属偏枯年份。全省各河天然年产水量多属偏枯或枯水,部分河道为平水。
2011年末,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6.19m。与上年同期相比,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10m,地下水蓄存量减少8.94亿m³。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邢台中东部平原55.84m、衡水56.93m、沧州58.30m。与上年同期相比,邢台中东部平原、衡水和沧州深层地下水位分别上升0.10m、4.01m、0.02m。
2011年末,省辖大、中型水库蓄水35.02亿m³,比年初增加7.25亿m³。海委管辖的潘家口、大黑汀和岳城三座大型水库2011年末总蓄水量为19.03亿m³,比年初增加7.38亿m³。2011年末白洋淀蓄水量为1.41亿m³,比年初增加0.81亿m³;2011年末衡水湖蓄水量1.14亿m³,比年初增加0.54亿m³.
2011年,河北省地表水资源量约为67.34亿m³,水资源总量约为152.69亿m³。
农业环境状况:2011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为6286.11千公顷,产量3172.6万吨。2011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为326.28万吨;农药使用量为8.3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23785吨,其中地膜使用量65900吨,地膜覆盖面积达1096.6千公顷。与2010年相比全省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部分地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增加。
森林资源 全省共有林地1115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6%。现有森林面积7313万亩,森林覆盖率26%,森林蓄积量1.2亿立方米。全省果树种植面积2363万亩,居全国第1位。2011年完成造林430万亩,中幼林抚育416万亩;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746亿元,果品总产量124亿公斤。
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平山驼梁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宣化黄羊滩、井陉南寺掌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到33个,面积93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3%。开展了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秦皇岛北戴河、丰宁海留图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41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项目116万亩,“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完成营造林1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匹配荒山造林建设任务15万亩,有利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与受气象灾害影响特点 2011年(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河北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4℃,属正常年份;春、夏两季气温偏高,夏季高温天气较少;冬、秋两季气温接近常年,冷暖交替频繁。全省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属正常年份;春季降水偏少,秋季偏多,冬、夏两季正常;年内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初降水异常偏少,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气象干旱。全省年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195.7h,属显著偏少年份;春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冬、夏、秋三季均比常年偏少,受持续阴、雨、雾、雪天气影响秋季日照异常偏少。
2011年,河北省受气象灾害影响特点为:连阴雨天数明显偏多;阶段性干旱明显;高温、沙尘、大雾、雷暴、暴雨日数少于常年,但局部降水强度大,3个站点日最大降水量突破近30年以来历史极值;大风、冰雹和强降温寒潮天气较常年明显偏少。总体而言,2011年灾情属于“中等偏轻”年份。
措施与行动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截至去年11月底,已有近800个“试点村庄”完成治理任务,试点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承德市被批准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栾城县等11个县(市)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鹿泉市鹿泉镇等11个乡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迁西县巴家峪村等6个村获“国家级生态村”称号,60个村庄建成首批省级生态村,500多个镇编制完成了环境规划。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全省生物多样性评估”调查和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检查,组织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晋级国家级保护区2处。
建设农业清洁工程示范村 为实现农村“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目标,通过建立科学考核制度,整合资源,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等措施,在示范村推广了清洁生产技术,重点建设了生活污水净化池、生活垃圾收集池、田间垃圾收集池、垃圾发酵池、集雨池、节水型生态厕所及乡村物业管理站等设施,示范村在村容村貌改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乡规民约建设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截止目前,全省共建设完成省部及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88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5个,部级示范村73个,受益农户近4万户,遍布全省11个地级市,其中邢台、保定、石家庄等市呈现出连片集群的发展态势。
发展畜禽清洁养殖 我省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场(区)建设,全面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大了畜禽养殖场(区)标准化改造力度,有效改善畜禽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改进畜舍结构和生产设施,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推进干湿分离、雨污分流,从设施和工艺上尽可能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推广沼气化处理技术,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11年末,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23个,其中部级158个。另外,以规模化养殖场(区)为重点,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畜—沼—果”,“畜—沼—粮”等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实现种养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了对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力度。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 2010年设区市新增绿地3416.9公顷,完成植树1343万株,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151个、省级园林式小区 115个、省级园林式街道76条,新增游园134个、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29个。
城市市政建设 2010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8平方米,建成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按照“路面平整、排水畅通、路灯明亮、街容整齐”的标准,部署并开展城市支路背巷三年整治工作,2010年完成改造411条,2008-2010累计2109条,长度585公里,超额完成三年大变样支路背巷整治任务。
城市环境卫生 2010年4月份,组织开展了“以明查暗访、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为主要方式的城市容貌综合整治“鲶鱼行动”,进行了四次巡查和两次普查。活动开展以来,11个设区城市共清理卫生死角1511处,清除积存垃圾28.3万吨,取缔店外经营10883处,规范马路市场91个,整治户外广告牌匾2976块,整治交通标识1241个,拆除超期临建1.75万平方米,拆除实体围墙1万米,取缔露天烧烤943处,整治线缆90.27千米,改造既有建筑108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