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2012年02月13日16:2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 保税物流园区 村容整洁 紧凑型城市 中职学校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公信力 环境违法 饮用水水源地
  三、2012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实现未来五年目标的起始之年,是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也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攻坚之年。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较为复杂,我们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好字当头,好中求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质的转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持续增长。

  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及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注重推进转型升级,注重建设宜居城市,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引进内资注册资本金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相结合,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壮大经济规模,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一是紧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做好项目服务,强化项目保障,推进项目建设,掀起新一轮大建设热潮,带动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促成碧辟化工PTA三期、中海油精细化工园、低地板电车、拱北口岸地区商业中心改造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协调推进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项目、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金山南方总部基地、航空产业园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促进建成中航通用飞机珠海制造基地、佳能珠海迁建项目、路博润润滑油添加剂、华润聚酯、三一海洋重工等重大项目。

  二是力促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围绕龙头项目发展上下游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高栏化工、香洲办公自动化设备及耗材、三灶生物医药、高新区软件、井岸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等5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发展水平,培育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2-3个,壮大产业实力。突出抓好首批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打造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和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支持LED、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高端产品在珠海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等消费新业态。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临空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斗门综合物流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发展城市观光、历史文化、游艇休闲、绿道健身、滨海温泉、生态农业等特色旅游,继续办好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及通用航空展、游艇展、国际打印耗材展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国际赛车节、沙滩音乐派对等重大活动,提升旅游业和会展业。培育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海洋食品加工、海洋保健品研发和海水淡化等新型海洋技术产业,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海洋经济。

  三是充分发挥投资拉动效应。今年市政府计划投资保持增长,新建续建项目93项,其中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占87.9%。支持金融改革创新,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发挥市属国企投融资作用,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深化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晰事权,完善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坚持开源节流,加强税收征管,壮大财税收入,服务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选资,优化整合全市招商队伍、招商资源、招商策划和招商活动,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开展现场招商、微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围绕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引进战略性、跨国、创新、港澳台等资源,扩大招商成效,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推动内需外贸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运用综合手段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组织举办一系列大型珠货展销和文体旅游活动,提升城乡消费和珠货外销规模。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支持外经贸企业抢抓订单、扩大内销,建立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内生增长。

  (二)着力交通建设,加快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坚持交通先行,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完善城市路网,着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促进城市交通便捷顺畅。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投入,加强保障,建成、新建和筹备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增强城市交通承载力。年内建成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广珠铁路全线及疏港铁路专用线、高栏港高速和机场高速、珠海大道珠海大桥至金湾互通立交段、广珠西线高速南屏互通立交,开通金凤路一期工程、三台石路延长段的部分路段,缓解香洲主城区南北通行压力。开工建设横琴二桥、港珠澳大桥连接线、金琴高速翠屏段等工程,力争启动珠海大道西线改造和金湾互通立交项目。加快推进省道S365线井岸二桥至中心涌段、省道S272线白蕉高速路口至湖心路口市政二期段、明珠路和港昌路改造等项目建设。抓紧开展金海大桥、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轨线、国道105上冲段改造工程、香海路、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科学规划公交服务体系,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密度和覆盖率。规划建设西部地区公交换乘中心,完善广珠城轨珠海段沿线各类交通的接驳,完成与全省公交“一卡通”对接。加大新能源汽车投放力度,转换400辆绿色公交车,新建若干个加气站。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建设主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进一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研究。

  三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和行人过街设施,缓解道路交通供求矛盾。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组织,科学精细管控道路,加强交通管制和现场疏导工作,缓解道路施工期间交通拥堵状况。加强车辆安全行驶监管,预防和惩处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道路交通运输安全。

  (三)着力横琴开发,推动横琴新区发展大变化。

  坚持抓政策、推项目、促合作,进一步提升横琴开发热度。抓住横琴实行更特殊政策的有利契机,最大程度地发挥横琴开发政策效应,推动总部经济、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全市开发开放。组织实施《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积极配合省出台横琴开发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国家批复优惠政策的细化、配套和实施工作。建设横琴口岸综合交通枢纽等基础工程和环岛监管监控设施,争取早日封关运作。完善横琴对外交通配套设施,畅通横琴对外交通联系。推进岛内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和丽新星艺文创天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环岛东路、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首期工程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积极促进金融创新,推进横琴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合作项目。实施粤港澳合作项目,推进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配合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等项目按时保质完工。

  (四)着力东西互动,发挥城市组团功能和作用。

  坚持规划引导,支持主体功能区发展壮大,促进东西互动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带动集聚辐射能力。

  一是优化城市规划体系。积极探索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统筹城市的规划布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强化城乡规划的基础性、先导性和统筹作用。按照核心城市、宜居城市的要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评估和完善现有重要城乡规划,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执法监管,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支持香洲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支持高新区科技创新海岸建设,集聚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保税区二期土地开发,促进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支持万山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加快建设海洋强区。加快开发西部中心城区,启动核心区和起步区建设。支持高栏港区加快建设集装箱、煤炭、矿石、天然气以及装备制造业配套码头等重大项目,确保10万吨级航道投入运行,逐步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快打造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基地以及珠江口出海门户枢纽港。支持金湾区加快建设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产业基地和航空新城。支持斗门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及宜居新城。

  三是促进“三农”发展。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开工改建46座危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斗门生态农业园。依托现有优势农业资源,发展无公害水产、园林花木等种养业,打造农业“专业特色镇”、“特色品牌村”,培育名特优农业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重点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高围内农田灌溉、排涝工程体系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快完成斗门北部四小联围、小林联围、乾务赤坎大联围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完善海岛供水、用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海岛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海岛综合开发利用。

  (五)着力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坚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发展可持续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宜居城市。

  一是优化生态环境。实施《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保能力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完善白蕉、富山污水处理厂及区域配套管网设施,推进横琴、万山海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西部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完善东部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保护性开发利用红树林、水松林、近岸滩涂等湿地资源,推进横琴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建设。启动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监测,探索和开展空气质量评价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保障用水安全。整治前山河、黄杨河、白龙河流域和一批黑臭河涌,防治水体污染。推进全市绿道网、公园、绿化设施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高城市美誉度。

  二是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净畅宁美”行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继续抓好清污、治乱、疏堵、消烟、除尘、降噪、纠违、增绿、添彩各环节工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重点加强城市卫生保洁和市容秩序管理,突出整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和乱张贴、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等行为。加强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拆除工作,整治和规范户外广告。逐步美化主城区临街老旧建筑,改造一批老旧横街小巷。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加强联动执法和监督考核,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市民公德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扎实做好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

  三是强化节能减排。编制实施低碳发展规划,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构建环境公众参与机制,培育环保社团组织,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节能技改投入,积极推广节能产品,着力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规划建设大型海上生态能源基地,加快推进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严格落实主管部门、企业和监管单位责任制,规范企业准入门槛,全面实施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和减排考核工作。组织结构性减排,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排污整治。继续加强燃煤电厂脱硫,全面推行脱硝。开辟节能减排新战场,培育节能新商业模式,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农村地区节能工作,开展工业产业绿色化和发展绿色建筑试点。加强节能减排监察执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四是高效利用土地。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大闲置土地、烂尾楼清理处置和土地储备力度。探索盘活农村集体用地为工业园区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新举措,促进工业园区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建立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估考核体系,提升园区开发强度和承载能力。继续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探索旧村改造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的新方法,打造宜居社区范例。加强国土资源执法,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

  (六)着力深化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坚持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和互补性,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带动力。全面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对港澳服务业政策在我市先行先试。积极推动《粤澳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推进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增加附属功能项目建设,促进便捷通关。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扩大珠台交流合作。深入实施珠中江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完成《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和《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落实三地合作协议,扩大合作成果。深化珠港澳、珠中江在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旅游、应急管理、科技人才、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建优质生活圈。扎实做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加快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抓好市内欠发达村、四川凉山、重庆巫山等对口帮扶工作。

  (七)着力创新驱动,增强城市发展支撑力。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促进科技创新。全面落实《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支持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满足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新增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扩大产学研联盟,组织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生态环保、安全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上市融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二是建设人才高地。全面落实“1+8”人才政策,实行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创业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养老保险和特定医疗服务等措施,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制度,组织开展珠海杰出人才奖和突出贡献人才奖的评选工作,激发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示范效应。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对创新创业基地及人才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我市从事项目研发、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建设高档公租房,改善高层次人才生活条件。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引智项目建设,加强珠海高校人才智力资源综合开发。发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三是打造“智慧城市”。统筹做好城市信息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部署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分区域、按步骤推进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扩大生产、流通、服务、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面,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城市化。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

  (八)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加大民生投入,今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近72亿元,同比增长13.6%,继续推进惠民生办实事30项工程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一是促进充分就业。深入开展“双百”工程,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00人。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工作。全面完成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和基本生活、教育、住房、医疗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力度,实现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三是强化住房保障。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快建设南屏“沁园”、金山花园三期、连湾三期等保障房项目,全面完成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年内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800套,新开工1800套,竣工3300套,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货币补贴。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支持金湾、斗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成文园中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市十一中,并推动各区新建一批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500多个。加快建设斗门区特殊学校、市职教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加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全面建成11所公办属性标准化镇中心幼儿园,逐步增加具有公办属性的幼儿园数量,提高幼儿入读比例。促进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办学水平。深入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抓好校园、校车安全等保障工作。

  五是繁荣文体事业。今年全市财政安排2.4亿元用于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同比增长10.2%。加快推进“一院三馆”和镇(街)、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6000平方米。抓好公共体育设施、组织、活动和服务四大网络建设,完善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6万平方米。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和场所向社会免费开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建设珠海南方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龙头项目,发展文化旅游、数字传媒、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制造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产业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全覆盖。加强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支持斗门镇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启动我市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六是提升医疗服务。加快创建国家健康城市,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加快建设市第二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北区、市平沙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传染病病区,规划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推进三灶、金鼎、井岸、斗门、唐家等5所卫生院升级改造,提升镇(街)、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医疗就诊“一卡通”。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套建设和评价考核机制,继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七是加强社会管理。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发展扶持方式,建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资金及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政府职能转移制度,制订政府职能转移目录与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对经济类、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机制。加强和引导社会组织规范自律,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增强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推进社区“六位一体”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实施《关于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意见》,扎实做好人口计生服务工作,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加强综治信访维稳网络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一体系三平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专项行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健全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的“三打两建”行动。扎实推进统计、司法行政、双拥、档案、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台务、海防、打私、人防、科普、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九)着力提升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改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推进效能型机关、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为民行政。注重深入基层和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利用“市长信箱”、“政府热线”、官方微博、网络论坛等平台,建立促进民意表达、汇聚民众智慧、解决民生问题的“直通车”制度和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实现政府工作与民意的良性互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是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广泛监督,认真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优化和规范行政运行机制,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落实政府年度立法计划,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文明公正执法。深入开展社区普法工作,推进面向公民的普法教育。

  三是高效行政。加强市、区、镇(街)三级联动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权责分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完善政府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增强行政执行力。落实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履职尽责,在任务、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前,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面对矛盾、敢于解决问题,反对敷衍塞责、揽功诿过,反对只循陈规、不思新法,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树立政府公信力和权威。建设“敬业实干、规范高效、团结协作”的机关文化,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有成效的会,坚持少发文、发短文、发有质量的文,坚持少讲话、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坚持多想事、真干事、干成事,努力营造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廉洁行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廉洁自律,推进廉政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工作。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强化监察审计工作,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控制行政性经费开支,继续保持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机关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预算零增长,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我市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崇高的使命激励着我们,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们,人民的期望鞭策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建设更加美丽的城市、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