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3.外贸出口恢复高位增长,利用外资步伐加快。2010年,受国际经济企稳回升、逐步转暖影响,全省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5.6%,创历史新高(见图8)。在出口快速增长的拉动下,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美元,达到 120.8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0.5%,比上年提高 10.2个百分点(见图9)。
2010年,陕西省三次产业发展平稳,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服务业健康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18%和11.7%,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1.农业基础地位巩固,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总产量达到1165万吨,创12年最好水平;畜牧业生产逐渐恢复,猪肉产量增长6.7%;果业保持稳步发展,全省水果总产量增加7.7%,苹果产量、面积文具全国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农历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专栏 2 “十一五”中央、地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陕西“三农”发展成效显著
2004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等七方面内容,连续七年以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陕西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大了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十一五”陕西财政对“三农”支出累计 1847亿元,是“十五”的 3.4倍,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从23.3%增加到26.4%,“十一五”累计向农民发放惠农补贴资金和减轻农民农业税费负担 364亿元;“十一五”金融对“三农”信贷投入翻番,年均增长24%,分别高于同期 GDP增长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9.1、5.9个百分点。在中央、地方强农惠农政策及财政金融的积极支持下,“十一五”陕西“三农”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农业克服特大地震、暴雨冰冻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快速发展。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并连续七年保持在 1000万吨以上;果业、畜牧业发展加快,苹果面积和产量创全国第一,果业和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省 11个县跻身西部百强,3个县跨入全国百强行列。
二是受一村一品发展、外出打工增多以及农民综合技能提高等因素影响,陕西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105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9%,与同期 GDP增速持平,高于全国同期 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差距缩小,2010年相差30.6%,比“十五”末缩小了 6.3个百分点;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缩小,由 1:4.11缩小到1:3.82。
三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提前一年完成。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电通话;“六到农家”取得明显成效,解决了 12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325万人实现脱贫;城镇化率达到45.0%,5年提高 7.5个百分点;全省 1.48亿亩集体林地实施主体改革,涉及 104个县(市区)、391万农户、1547万林农,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9.3%,林改的顺利完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稳定。
2.工业生产延续向好势头,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运行走出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工业产值全年各月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支柱拉动作用显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 11147.1亿元,增长33.5%,工业增加值增长19.7%,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 20.5个和 4.9个百分点(见图10)。工业利润超千亿元,增长66.5%,1-12月,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342.3,同比提高 58.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下降34.4%,降幅比上年扩大14.5个百分点。
3.服务业增长平稳。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旅游总收入增长27.6%;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2%,呈现良好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