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11年06月03日11: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2010年 拨备覆盖率 科学发展观 存贷款基准利率 同业存款利率 地表水环境 生产性服务业 票据利率 金融运行 金融发展

专栏 1 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创新,有效改善浙江省社会融资总量结构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是我国金融改革一贯坚持的方向。“十一五”期间,浙江充分利用市场工具拓展融资渠道,金融市场在助推企业融资和改善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

一是直接融资比例明显提高。随着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居于主导地位的贷款融资占比逐步下降,2010年浙江省非金融部门直接融资比例为12.4%,较 2005年提高 9.3个百分点。至 2010年末,全省已有境内上市公司 186家,居全国第二,境内上市公司累计融资 1820.2亿元,比 2005年底增长近4倍。资本市场作为浙江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作用显著。

二是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实现跨越式发展。浙江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从原有的企业债“一统天下”发展到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和集合票据等多个品种,发债规模实现快速扩容,“十一五”期间浙江企业累计发行 1346亿元债券,债券融资在全部融资中的比例从 2005年前的不足1%提高到 2010年的4.3%,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结构逐步改善。

三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拓宽。2010年末,全省已有中小板上市公司 91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7.1%,创业板上市公司 16家,占全国的10.5%。中小企业债券发行取得突破,全省有 11家中小企业发行 2单集合票据,融资 8.1亿元,并在全国率先试点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

四是金融机构债券创新不断涌现。浙商银行试点发行全国首单 6.6亿元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杭州联合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发行次级债券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华融金融租赁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发行普通金融债券的金融租赁公司。

虽然“十一五”期间浙江省金融市场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但仍存在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信用增级和风险分担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下阶段,浙江省将积极支持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改善社会融资结构: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完善承销、评级和风险控制体系,支持浙江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二是探索解决中小企业发债的信用瓶颈,建立多元化信用增级体系,推动组建市场认可的专业化信用增级机构;三是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尝试通过专项基金、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推动产品创新,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高收益债券、非公开发行债券等试点,形成浙江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产品创新的集聚效应。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