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点评: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契合金融危机大背景

2010年10月12日11:3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诺贝尔经济学奖 彼得·戴蒙德 失业率 搜寻理论 失业理论 失业 瑞典皇家科学院 2010年 劳动力市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中国尤其应该关注劳动经济学理论

    我们原来估计了几个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结果这一次都没得到。本次获奖的这三个学者大家并不是太熟悉,不过必须承认,他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世界各国所关心,所以他们的获奖还是很有道理的。

    就业问题很可能是当前世界最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就欧美来说,刚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和欧洲,企业生产规模大幅萎缩,社会存在大量失业人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成了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之一。

    中国尤其应该关注劳动经济学理论,因为欧美面临的只有失业上升问题,中国则要复杂得多,还面临劳动力工资上升问题。在一个农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国家,存在工资上涨压力,这在国际上是不多见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给众多低端生产者带来成本压力,这些企业雇用新劳动力的意愿就会下降,社会就会面临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深对劳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必须要认识到,中国未来几年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是必然的。因为只有劳动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有了长足的提高,中国的国内消费水平才可能有明显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才能够真正的达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戴蒙德凭其研究的政策指导意义获诺奖

    彼得·戴蒙德是一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学者。1965年,他的第一篇经典论文“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 E R)上。此文中,他在拉姆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著名的世代交叠模型(O v erlap p in g-generations m odel,O LG)。

    早期戴蒙德的研究方向主要偏向于新古典主义模型下的均衡问题及利率决定因素等。后来,随着其对现实问题的不断关注,戴蒙德的研究也有了很大改变。他开始更加偏向于微观,研究福利、养老、收入分配、政府政策制定等诸多问题,尤其关注劳动、就业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戴蒙德的大量文章不仅仅具有学术上的意义,而且还有着强烈的政策含义,比如其反对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建议设立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N D C)等等。

    今年诺奖颁给的三名经济学家,均为在劳动就业领域有杰出研究贡献的学者,这也折射出诺奖对就业问题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当下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欧美国家失业率依然高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急需理论来指导它们的政策。而今年三位诺奖获得者的研究无疑能在这方面给政府不少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众:莫顿森站在了劳动经济学理论最前沿

    作为一个劳动经济学学者,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我最熟悉的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戴尔·莫顿森。他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劳动经济学学者,并且奠定了工作搜索领域研究的基础。

    莫顿森所研究的工作搜索领域,简单地说就是教人如何去找工作。正是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所撰写的两篇论文,奠定了这个当今劳动经济学领域最难课题之一的理论基础。它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后面关于这一领域的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都是基于他的理论基础。

    劳动经济学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劳动经济学的理论这些年还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然而即使是在这一不断进步的学科中,工作搜索领域也是出于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因为它对分析技术的要求非常之高。所以一位工作搜索领域的理论奠基者获得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谓是名至实归。

    而且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讲,如何让劳动者找到工作是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所以这个时候肯定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至于说到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本人对此感到很悲观。有人认为中国人得不了这个奖跟欧美人的倾向性有关,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中国的经济学者和世界各国的交流都是比较多的。关键问题还在于现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还不处于世界一流水准,而要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必须是这个国家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整体达到一流水准。所以虽然现在有些中国经济学家获得了诺奖的提名,但是离得奖还存在很远的距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