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支线航空之殇?

2010年08月30日11:1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支线航班 支线航空 机场工程 支线飞机 航空公司 设备维护 红眼航班 民航业 民航局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地方航空“圈地热”

  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曾在7月13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半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地方发展民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是助推民航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上半年,民航总局接待了40位省级和多位地市级领导,商谈地方民航发展,涉及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副省级市、12个地级市区,并与一些地区签订了促进当地民航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而自去年以来的短短一年间,河南航空、河北航空、天津航空、成都航空、昆明航空、首都航空等多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成立。有分析认为,由于地方航空公司能享受政府给予的税收、机场起降费、地服费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多项优惠,在机场协调、空管以及政府信用担保方面也可获得支持,因此,近两年来,与地方政府“联姻”成为各家航空公司争夺的重点。

  业内人士同时认为,地方航空公司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必须打好支线航空和廉价航空这两张牌。

  张起淮告诉记者,在一些黄金航线上,一些新成立的地方航空公司或是小型航空公司很难挤入,再加上民航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使得好资源较难获取,因此,这些航空公司只能选择别人剩余的或者不愿飞的航线,从而带来了经营的艰难,飞行环境的差异以及飞行时间的选择也使得支线飞行风险大于干线。

  但即便如此,他认为,小型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和民营公司也应该有一整套安全体系来保障,制度应该更加严格。而就伊春空难事故,目前来看,这次事件在气象保障指挥和机长的操作上可能存在问题,即人为因素比较大。

 支线机场管理堪忧

  对于支线航空而言,一般是由地方政府申请或出地来建设机场,民航局会根据全国的民航系统布局来统筹安排,经济战略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政治及传统因素等均在考虑之列。

  记者注意到,去年曾有报道称,从设计施工到试飞成功,伊春林都机场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且是在高寒地区实现的,为民航冬季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的奇迹。虽然当前并没有任何调查结论显示机场存在问题,但这一奇迹的背后还是有令人遗憾之处。

  “支线机场的要求和条件显然没有干线机场的要求高,投资相对小,但仍然必须满足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也要满足国内建立航空机场的标准。但相比干线机场要差得多,尤其在导航、通信等方面没有更高的设备要求,比如伊春林都机场,便缺少盲降设备。另外,支线机场选择的地理位置差异较大,地形往往都较为复杂,比如伊春,就存在‘净空条件’不好的问题。”张起淮说。

  他认为,机场的修建一定要考虑利用率及安全系数,但支线机场可能在这些地方顾及不上。支线机场的管理成为安全的重中之重,由于当前支线机场数量在不断增多,因此,管理不能松懈。在支线飞行中,也应该有更严格的航空管理队伍,特别是把好气象这一关。“此次事故带给我们很多警示:要协调发展,坚持原则和规章制度,要严格把握支线机场的审批关、质量关、放飞标准关。特别是在管理关上,管理的人、物、运营等一定要严格,不能有任何疏忽。这次如果不是飞机的问题,那一定是人的问题。”(记者 黄晶华)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国际金融报